“没想到打个12348热线,不仅解决了我的工资纠纷,还弄懂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好几个知识点。”合肥市民王先生的经历,正是安徽省法律援助中心践行“谁服务谁普法”理念的生动缩影。八五普法期间,中心以法律援助案件办理为基石,以12348热线平台为纽带,累计开展精准普法教育超350万人次,让法治精神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在普法阵地建设上,安徽省法律援助中心巧筑“沉浸式课堂”。2021年底,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启用首展由该中心承办,29块展板、40块奖牌、62面锦旗组成的“法治长廊”,全景展现《法律援助法》要义与安徽法援实践。参观者在泛黄的案卷与鲜红的锦旗间,读懂“法援为民”的温度。2022年启动的“锦旗背后的法援故事”专题宣传,将38个维权案例改编成普法故事,被中央及省级媒体转载超26篇次,让“身边案”成为“活教材”。
服务端口前移,让普法更贴民心。2023年成立的“安徽省直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队”吸纳209名志愿律师,走进养老院、居民小区开展公益普法38场次,形成“月月有活动”的常态化模式。在省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工作站,工作人员将咨询解答转化为“点对点”普法,2021年以来已为9760名群众提供面对面法律指导。农民工李某在工作站不仅拿到拖欠工资,还学会了如何签订规范劳动合同,“下次遇到问题,知道该找哪、怎么说”。
数字化赋能让普法突破时空界限。7×24小时值守的12348热线,2021年以来接听群众咨询超337万人次,成为永不打烊的“法律直播间”。“安徽法援”微信公众号通过“数智菜单”,将法律援助申请、咨询引导等服务与普法内容融合,2023年菜单互动量达1.7万人次,原创推文《老年人权益保障那些事》单篇阅读量破万。针对网络时代特点,中心在中国法律服务网等平台实现24小时留言解答,累计回应网民咨询2.5万余次,让法治知识“一点就通”。
普法成效最终体现在公平正义的实现中。2023年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682万元,其中农民工获赔474万元;2025年上半年,仅民事案件就为群众挽回损失429万元。在合肥军事法院工作站,退役老兵张某通过法援不仅解决了房产纠纷,还成为了社区“普法宣传员”。
安徽省法律援助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案件办理到热线咨询,从社区宣讲到云端互动,安徽省法律援助中心以“服务+普法”双轮驱动,让法律条文变成群众听得懂的“家常话”,让维权过程成为法治教育的“实践课”。350万次的普法印记,正是安徽法治建设最温暖的注脚。(郝玉佩 莫玲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