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骄阳似火,30℃的高温炙烤着哈尔滨中央大街的面包石。当游客们举着遮阳伞寻觅清凉时,一群身着藏蓝的身影已迎着热浪出发。他们的警服被汗水浸透又被烈日晒干,腰间的装备在高温下泛着温热,但巡逻脚步从未停歇——这就是以中央大街治安巡逻队为代表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公安局民警们的日常,他们用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为群众平安保驾护航。
整装出发,赤诚初心不负
清晨的阳光已带着灼人的力道,哈尔滨中央大街的游客还不多,巡逻民警们已在警务站完成最后的装备检查。藏蓝警服笔挺如旧,腰间的单警装备一样不少:对讲机、执法记录仪、急救包……十多斤的“标配”在高温下格外沉,却像勋章般被妥帖佩戴。“越是天热,越不能让隐患有可乘之机。”队长话音刚落,队员们分成小组,迈着沉稳的步伐踏上巡逻路。作为哈尔滨的“城市名片”,中央大街日均客流量过万,近14小时的值守,是他们对脚下土地的无声承诺。
街头“活地图”,汗水里的耐心
“警官,去兆麟公园走哪个口?”“九站公园离这儿远吗?”上午10时许,在防洪纪念塔,问路的游客就络绎不绝,平均每两分钟就有一人上前。民警们抬手擦去额角的汗,指尖带着被晒热的温度,却始终微笑着指引方向,沙哑的嗓音里透着温和。一小时巡逻结束,换班的队员回到休息室,先拧开水龙头冲去满脸汗珠,再灌下大半瓶凉白开。桌上的酸梅汤和藿香正气水是队里的“防暑储备”,但没人能久坐——稍作调整,他们又转身融入了阳光下的人流。
高温“烤”验,与时间赛跑的守护
正午的太阳像个火球,空气里的热浪让人喘不过气。巡逻民警李禹圻的警服早已湿透,后背的汗渍晕成深色,他却顾不上擦汗,目光始终扫视着人群。“前几天有个孩子在江边玩水滑进江里,离岗亭不到10米,我们抓起救生钩冲过去,不到一分钟就把孩子拉上来了。”他抹了把脸,汗水混着灰尘留下两道印子,“天越热,越得瞪大眼睛,一秒都不能差。”就在前两日,防洪纪念塔附近一名游客突然晕倒,民警们立刻围上去,一边用帽子扇风降温,一边联系救护车,直到看着担架抬上急救车,才松了口气。
细节里的温度,特殊的“护航”
太阳渐落,夕阳给老街镀上金边,人流迎来高峰,防洪纪念塔周边的表演吸引了大批游客。17时许,巡逻队员宫岩松接到求助:一位七旬老人的电动轮椅左后轮突然折断,被困在斯大林公园附近,子女远在外地。三分钟后,两名民警赶到现场,小心翼翼地将老人扶上警车。“谢谢您啊,不然我真不知道咋办?”老人攥着民警的手反复道谢,警车里的凉意,成了老人盛夏里的一份安心。除了紧急救助,队员们还练出了“多语种技能”,英语、俄语的简单对话张口就来,外国朋友们有需要,咱不能让人家犯难。
夜色中坚守,平安是最好的答卷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中央大街的霓虹灯映着民警们的身影。他们依然穿梭在人群中,提醒游客看好随身物品,疏导聚集的人流,脚步比白天更缓,目光却更亮。当最后一波游客带着笑意离去,老街渐渐安静,巡逻的脚步仍在继续——检查商铺门窗、排查角落隐患,直到深夜的凉风吹散些许热气,他们才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回警务站。
一天两万余步的巡逻,十四小时的值守,三十多度的高温“烤”验……在中央大街的方砖路上,民警辅警们用藏蓝身影注解着“守护”二字。他们不是夏日里的风景,却让每道风景都多了份安心;他们没说过豪言壮语,却用被汗水浸透的警服、被晒黑的脸颊、被磨亮的装备,在骄阳下为百年老街写下最动人的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