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新闻
2025 07/17 10:26:08

河南省伊川县人民法院:三通电话解心扉

字体: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我真的没想到这事能这么快解决。”近日,在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人民法院城关法庭调解员的见证下,农民工许师傅从包工头老白手中接过拖欠已久的部分劳务费,脸上露出了踏实的笑容。这起僵持近两个月的劳务合同纠纷,最终通过调解画上了圆满句号。

几年前,农民工许师傅跟随包工头老白从事木工工作。施工结束后,老白仍欠许师傅劳务费9000余元未结清。许师傅多次联系老白追薪未果,对方甚至开始拒接电话,以各种理由推拖还款。无奈之下,许师傅将老白诉至法院。

城关法庭驻庭调解员接手案件后,第一时间联系沟通被告老白,可第一次拨通电话后,老白没听两句便将电话挂断,拒绝与法院深入沟通。

调解员经过多番打听,得知老白了其他联系方式,再次拨通号码。在电话里郑重告知老白逃避债务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后,老白迫于法律威严,态度有所缓和,口头承诺会向许师傅支付劳务费。然而,在第二天仅仅支付1000元劳务费后,他又玩起了“失联”,电话不接、信息不回,调解工作再次遇阻。

“问题总有解决的办法,关键是要找到症结。”调解员没有放弃,第三次拨通电话时,换了种方式—从法理的刚性约束讲到情理的温度关怀,一点点拉近与老白的距离,希望其将心比心,考虑许师傅的难处,好好把钱还了。“其实我也不是想拖着,现在活不好干,我手里是真没钱。”沉默许久的老白终于敞开心扉,向调解员道出了苦水。

找准症结后,为尽快解决矛盾纠纷,调解员对症施策,与原告许师傅沟通,一方面耐心安抚其情绪,说明被告的经济状况,引导其给予被告合理缓冲时间,一方面劝说许师傅在剩余劳务费上做出些许让步,尽快拿到钱安心。现场调解当天,在调解员的见证下,老白向许师傅表达了歉意,承诺一定会还清。看到老白的态度,许师傅也表示愿意适当减少劳务费,两人当场达成和解,老白也将第一笔劳务费履行到位。

矛盾纠纷化解的背后,是调解员一次次主动联系、一遍遍耐心沟通,既守住了法律的底线,又传递了司法的温度,生动诠释了“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司法理念,让司法为民成色更足、底色更暖。(吴巧珍)

【责任编辑 -赵小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