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金山大街街面警务站急促的警铃骤然响起——审计局门前突发火情。带班民警刘继家没有丝毫迟疑,立即带领辅警潘阳、孙喜峰携带基础灭火装备冲出警务站,警灯闪烁,向着浓烟升腾的方向疾驰而去。一场与火势争分夺秒的赛跑在街头展开,警民携手守护城市安全的生动实践于此上演。
一、闻警即动,火场秒变“主战场”
警车抵达审计局门前,现场已能见到明火自一处路边垃圾桶内猛烈窜出,伴随刺鼻烟雾。面对突发火情,刘继家迅速判明燃烧物为垃圾桶内杂物,火势虽未大面积蔓延,但紧邻人行道,威胁行人安全及周边环境。刻不容缓!三人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展开行动。潘阳、孙喜峰反应敏捷,就近寻找水源,迅速从邻近单位取来数桶清水。刘继家则沉着指挥现场群众退至安全区域。取水、传递、泼洒……三人配合默契,动作干净利落。清澈水流精准覆盖火焰根部,嚣张的火舌在持续浇淋下迅速屈服、熄灭,整个过程快而不乱,从抵达现场到彻底扑灭明火,用时极短,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及进一步财产损失。
二、专业素养,筑牢街头“防火墙”
此次火情的成功快速处置,是警务站一线警力日常训练成果的直接体现。面对垃圾桶内燃这一常见却不可小觑的城市隐患,民警刘继家及其队员展现了高度的职业敏感和应急处突能力。他们准确判断火源性质,避免了使用不当灭火方式可能引发的风险;他们行动果决,充分利用了地理优势就近取水,将响应速度与处置效率发挥到极致;同时,他们临场指挥得当,有效维护了现场秩序,确保了群众安全。这并非偶然,而是街面警务站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强化“一分钟响应”机制、锤炼“以练为战”本领的必然结果,确保警力时刻保持“拉得出、冲得上、处置快、效果好”的实战状态。
三、警钟长鸣,共筑安全“防护网”
经初步勘查,此次垃圾桶起火极可能系未完全熄灭的烟蒂或其他高温废弃物投入桶内引燃可燃物所致。小小烟头,看似微弱,却能在瞬间点燃隐患,威胁公共安全。这起事件再次敲响警钟:城市公共安全系于细节,系于每位市民的举手之劳。警务站民警在妥善处置后,立即对周边商户与行人进行了现场警示提醒,呼吁广大市民务必提高消防安全意识,自觉摒弃随意丢弃烟头、未灭易燃物的危险行为,正确处置生活垃圾,共同守护整洁安全的城市家园。街头巷尾的安宁,需要警力的忠诚守护,更离不开万千市民责任意识的点滴汇聚。
警灯常亮,守护常在。金山大街街面警务站民警刘继家、辅警潘阳、孙喜峰用一次教科书般的快速响应和高效处置,生动诠释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使命担当。这抹流动在街巷间的“警”色,正是五常公安立足街面、屯警一线、服务前置、守护平安的坚实缩影。他们以实际行动证明,街头警务站不仅是打击犯罪的桥头堡,更是化解险情、服务民生的暖心岗哨,时刻为城市的安全有序运行贡献着不可或缺的坚实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