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新闻
2025 07/17 08:46:20

安徽黄山市:提升见警率 源头除隐患

字体:

盛夏的黄山,宛如一幅流动的水墨丹青。云海在千峰万壑间翻涌,日出时的霞光为天都峰镀上金边,清凉的山风裹挟着草木清香,引得天南地北的游客循着这份诗意而来。面对持续攀升的旅游热潮,安徽省黄山市黄山风景区公安局立足景区特殊区位和安保需求,深化构建“警务+服务”一体化的“景警相融”工作机制,推动警务效能与游客体验深度融合,实现了安全防控精度与服务民生温度的同频共振。

聚焦立体防控

织密安全守护网

“警察同志,我的手机不慎滑落至山坡处,能看见但手够不到,能否帮我一下?”6月26日13时10分,来自宿州的游客黄先生手机不慎掉落至护栏外山坡,虽能目视却无法拾取,遂紧急求助于黄山风景区公安局玉屏楼派出所民警。

接警后,玉屏楼派出所教导员杨胡胜和辅警别方健抵达现场。经查看,手机坠落点距护栏约 4 米,深陷灌木丛中。别方健随即取出特制“打捞神器”,通过调节装置长度与角度,精准操控机械臂伸入植被缝隙,仅5分钟便将手机完好取回。这暖心一幕,正是黄山风景区公安局提升见警率、管事率的生动缩影。

针对山岳景区地形复杂、游客分散的特点,黄山风景区公安局打破传统勤务壁垒,科学整合警力资源,构建起“车巡+步巡+无人机巡”的立体叠加巡防体系。该体系实现了重点区域、高峰时段、薄弱环节巡防力量的全覆盖,显著提升了社会面动态管控能力,“白天见警察、晚上见警灯”成为常态,游客安全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强化源头治理

闭环管理筑防线

黄山风景区公安局南大门派出所副所长郑岩荭带队检查时,总有股“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韧劲。“安全提示牌的字体够不够醒目?消防栓的水压达不达标?疏散通道有没有被杂物遮挡……”他手里的检查记录本,密密麻麻记着各类细节,对发现的问题当场下达整改通知书,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形成“发现—交办—整改—复查”的闭环管理链条。

安全是旅游的生命线。黄山风景区公安局坚持关口前移,将风险隐患排查化解作为重中之重。从山脚的宾旅馆到山顶的小卖部,从山间民宿到娱乐场所,公安机关将辖区所有经营单元全部纳入常态化、精细化监管范畴。通过高频次、拉网式安全大检查,督促经营主体拧紧安全责任“螺丝钉”,强化用火用电管理,完善应急预案。

这套“检查—反馈—整改—复查”的闭环工作机制,将大量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筑牢了安全底板,有效预防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让游客玩得放心、住得安心。

深化宣传服务

警民共治谱新篇

夜幕降临,山脚下渐起烟火气。民警带着印有反诈卡通短尾猴的扇子,走进夜宵摊点、村居民宿。“大哥大姐,美景要看,钱袋子更要捂紧,陌生链接别点、陌生转账别信啊!”“阿姨,天热爬山要注意防暑,溪边玩水千万看紧孩子……”民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反诈、防盗、交通安全、防溺水等知识编成“顺口溜”,送到游客和村民身边。这些印着反诈案例的“平安扇”,不仅驱散了暑气,更成了传递安全知识的 “移动课堂”,成了游客们争相收藏的 “平安伴手礼”。

黄山风景区公安局变“被动接警”为“主动上前”,将安全宣传与便民服务拧成一股绳,民警辅警不仅是守护平安的“安全员”,更是活地图、贴心人。他们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为迷路游客提供精准指引,与村民话家常中传递安全提醒。这种“走村入户、送教上门”的“陪伴式”宣传,像春雨般润物无声,既普及了安全知识,更拉近了警民距离,让群众从“旁观者”变成 “参与者”,共同织就了一张平安共建的大网。

从晨曦微露到星夜阑珊,从险峻峰巅到烟火街巷,黄山风景区公安局打破管理与服务的界限,将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的执法执勤与主动、细致、周到的人文关怀有机结合,将平安打造成为最动人的风景和最亮丽的底色。(李斐 程志)

【责任编辑 -朱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