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人民检察院组织专家、行政机关代表及听证员,走进拥有两千多年历史、青砖黛瓦尽显古韵的青阳县陵阳镇所村村,实地察看古建筑修复情况。从陈平古民居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三色玻璃,到暖屋宕古民居的横梁加固,排列整齐的徽派小瓦,再到半边丘古民居重新修缮的天井和屋顶……修复后的古建筑重焕光彩,令人惊叹。
青阳县陵阳镇所村遗存多栋清代以及民国时期古民居、古建筑,于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现存33栋传统建筑,其中20余栋被列入池州市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性目录,5栋为青阳县历史建筑。
2024年5月,青阳县检察院开展徽文化文物遗产保护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工作。经走访发现,所村多栋古建筑梁架、门窗、屋面等部分破损严重,存在坍塌的风险。系统调查后了解到,全县有153栋传统建筑亟待修缮。如果不及时进行修缮保护,这些珍贵的古建筑终将化为历史的尘埃,消失在后人的叹息中。
承办检察官多次前往所村,对古建筑的破损程度、历史价值以及周边环境进行详细勘察和全面评估。同时,与当地居民、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交流、收集资料,深刻认识到开展保护的紧迫性,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古建筑命运的广泛关注。
2024年7月、8月,青阳县检察院向相关部门制发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建议对古建筑及时进行修缮,恢复其历史风貌,并建立健全古建筑档案管理体系,确保这些珍贵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密切协作,全力争取项目资金,精心编制保护名录,制定科学修缮方案。经过近一年的紧张谋划和施工,2025年6月,修缮工程全面完成。
今年7月2日,青阳县检察院在陵阳镇人民政府召开听证会,并邀请池州学院皖南民俗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谈家胜作为行业专家参与。会上,谈家胜对修缮后的古建筑进行细致评估,从历史、文化、建筑风格等多方面提出宝贵意见,为后续保护工作提供专业指导。听证员们认真听取各方汇报和专家意见后,经严谨评议,一致同意检察机关将该案结案。同时,建议建立巡查保护长效机制,探索将古建筑作为特色文旅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方式,充分发挥其经济和社会价值。
此次听证会不仅为所村古建筑保护工作画上一个圆满句号,也开启了文物保护公益诉讼工作的新篇章。“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青阳县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公益诉讼检察履职,凝聚多方合力,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文物保护的良好氛围。这些承载着岁月记忆的古建筑将继续见证时代变迁,传承地方文化精髓,为后人留下可触摸、可感受的历史根脉。(谢晴雨 程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