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司法所,作为基层法治建设的桥头堡,不仅是群众身边的“法治服务站”,更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坚实基石。在这里,调解员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法律纾解心结;在这里,普法宣传化作春风细雨,让法治种子在街巷阡陌生根发芽;在这里,职能不断延伸,服务不断拓展。
“漳州普法”聚焦一线,挖掘司法所的治理新招和服务经验,既展示成果,也分享创新;既探讨方法,更传递为民情怀。
东厦镇位于云霄县城东南部,省道漳云线和漳诏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全镇人口约6.1万人,下辖15个行政村和1个镇办农场,辖区共113平方公里。东厦司法所在镇党委、政府和县司法局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职能,为辖区社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2021年荣获“全国模范司法所”称号。
夯实基础阵地建设规范
以“阵地建设到位、专业人员到位、经费保障到位、办公设施到位、制度建设到位”为突破口,着力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司法所。在镇党委、政府支持下,东厦司法所拥有独立且功能完备的业务用房,面积达180平方米。内部布局合理,划分出社区矫正室、人民调解室、安置帮教室、公共法律服务站等多个功能区域,各区域设施配备齐全。社区矫正室配备先进的信息化核查设备;人民调解室设置调解成果展示墙,环境温馨舒适,为矛盾纠纷化解营造良好氛围。公共法律服务站配备法律服务人员和齐全的法律宣传册,随时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
凝聚合力提升调解质效
以“陆海移动调解室”为载体,探索创造了“一刻钟”调解工作机制,结合综治网格化工作,推动调解员、预判员、信息员、情报员队伍建设,形成情报员一旦发现群众矛盾苗头,预判员现场进行预测,信息员及时上报给调解员,调解员在“一刻钟”内到矛盾纠纷发生现场调解处置的工作机制,提升调解质效。
2023年至今,东厦司法所调解矛盾纠纷1207件,成功率达100%,挽回经济损失约432万元,为东厦镇平安建设工作有序开展筑牢坚实防线。
特色管理加强教育矫治
牢牢守住维稳工作底线,强化日常监管措施,确保全镇社区矫正安全稳定。依托省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通过“在矫通APP”,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的通信联络、信息化核查,强化位置确认,严格落实日常勤务制度,防止失联、脱管、私自外出。开展法治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积极解决社区矫正对象生产生活等问题,促使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推进分类教育,实现矫治精准化;强化协调配合,实现帮扶精准化。
截至2025年6月,全镇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729人,解除矫正651人,在册78人,其中缓刑71人,假释3人,暂予监外执行4人。
因人施策助力安置帮教
以“平台”为依托,动态跟踪精准衔接。坚持“数据跑在前,工作抓主动”,按照“一日一登录”工作要求,依托全国安置帮教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及时登录查阅最新工作任务,确保系统信息录入率100%、线上线下档案同步建立、实时更新。
以“走访”为纽带,推动多元帮教模式。联合驻村民警、驻村工作队、村干部等开展排查、走访,掌握安置帮教对象生活状况、婚姻家庭等方面的一手信息,跟进分析研判,指导安置帮教小组“对症下药”,助力安置帮教对象顺利融入社会,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以“帮扶”为桥梁,提高服务管理质效。针对存在困难的安置帮扶对象实施个性化帮扶措施,帮助解决临时困难,确保安置帮教工作“帮到点上”“扶到根上”。
精准普法提高法治水平
加大乡村普法力度,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切实发挥乡村法律顾问和“法治带头人”的作用,加强乡村依法治理,不断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开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保障农村群众基本公共法律服务需求。
2023年以来,东厦司法所组织法治宣传队开展法治宣传活动26场次,发放宣传资料4800余份,解答法律咨询3000余人次。
多元服务推进便民政策
充分整合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公证服务等司法行政资源,建成东厦公共法律服务站,优选5名执业律师,分别与15个村签订法律顾问协议,实现了全镇村法律顾问覆盖率100% ,努力打通法律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司法所还建立了法律服务微信群等线上服务平台,及时发布法律知识、解答群众咨询,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便捷的法律服务。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实现线上、线下法律服务不停摆,着力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高效、贴身的法律服务。
2025年以来,全镇法律顾问共开展法治讲座4场,受众共265人,解答法律咨询98次,参与调解矛盾纠纷8次,代写法律文书10份,审查合同12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