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强化家庭保护责任,提升家长法治教育能力,筑牢未成年人保护“家庭防线”,近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人民检察院联合伊宁市第三中学开展“法护成长·检爱同行”专题家长会。第一检察部员额检察官、蓝丝带未成年人工作室负责人陈佳荣以“落实‘两法’职责,携手守护青春”为主题,为2000余名学生家长讲授未成年人保护与犯罪预防法治课。
陈佳荣检察官结合近年来办理的校园欺凌、性侵、网络沉迷等典型案例,深入剖析案件背后的家庭监管缺失、教育方式不当等问题。“在一起未成年人聚众斗殴案件中,涉案孩子多数会存在家长长期疏于沟通、未能及时发现不良交友倾向的情况。”通过真实案例,陈佳荣向家长阐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家庭保护”专章要求,强调父母应当履行监护职责,关注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状况,防止其沉迷网络或接触不良信息。
针对高中生群体特点,检察官重点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界定,如逃学、夜不归宿、参与赌博等行为若不及时干预,可能演变为违法犯罪。通过展示“不良行为干预-严重行为矫治-犯罪行为惩处”的阶梯式法律后果,引导家长树立“早发现、早纠正”的监管意识。
检察官指出,青春期未成年人易产生叛逆心理,家长需建立平等沟通机制,避免简单说教,可通过共同参与体育活动、家庭会议等方式增进信任。他建议,家长定期与班主任联系,掌握孩子在校表现。
针对高中生可能涉及的帮信罪(出租出售银行卡)、聚众斗殴等问题,检察官普及相关法律条文,提醒家长教育孩子远离“两卡”交易、网络暴力等陷阱,并现场发放《未成年人自护手册》。
结合“未成年人直播打赏”“游戏充值”等纠纷案例,指导家长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网络保护条款,使用电子产品合理设置青少年模式,培养孩子信息甄别能力。
在活动中,伊宁市第三中学德育主任陈丽表示:“法治教育需要家校协同,此次宣讲弥补了家长法律知识盲区。”
家长王女士坦言:“原来总觉得孩子在学校有老师管就行,今天才意识到自己法律知识这么欠缺。”多名家长现场关注“伊宁市检察”微信公众号,浏览“未成年人保护普法专栏”。 同时,伊宁市人民检察院同步向家长公布“未检维权热线”,提供一对一法律咨询渠道。
此次宣讲是伊宁市人民检察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的缩影。今年以来,伊宁市人民检察院已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17场,覆盖师生、家长5000余人。未来,伊宁市人民检察院将持续深化“家庭、学校、政府、司法、网络、社会”六位一体保护机制,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法治晴空。(余桂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