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新闻
2025 07/14 14:33:08

山东潍坊昌乐法院红河法庭巧解同窗借款纠纷

字体:

“你们辛苦了!”近日,签完调解协议,张某与李某向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人民法院红河法庭法官连声道谢。而就在一个月前,这场借款纠纷还因送达难和双方激烈对立陷入僵局。

风波乍起:送达难引起原告激烈反应

“今天到底能不能开庭?收不到传票就不能开庭了吗?”2025年5月19日,张某在红河法庭表达着不满。2019年,李某的同学张某分两次向其借款共计63000元,李某仅还款5000元后失联。2025年4月,张某将李某诉至红河法庭索要剩余借款及利息。法庭原定于5月19日开庭,但因李某电子送达未签收、电话未接通、邮寄送达未成功,法庭便于5月9日通知张某延期开庭。5月19日,张某坚持要求缺席审理,被法官告知不符合程序后,张某情绪激动:“你们用这个电话肯定联系不上她,我要有她的联系方式还用得着向法院起诉?”面对张某近两个小时的不满情绪,承办法官始终坚守法律底线,耐心释明:“案件未完成合法有效送达不符合开庭条件,案件未有效送达坚决不能开庭!下一步我们会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有效送达。”

柳暗花明:法庭执着寻人,被告现身求调解

法庭立即根据起诉状地址前往李某所在村查找,发现该村有两位同名同姓且外嫁的“李某”。经村干部协助联系其家人,最终找到李某本人。李某坦然承认了欠款事实,并主动表达了调解意愿:“现在确实没有一次性还款能力,但我希望能调解分期偿还。”这一关键突破为案件带来了转机。

一波三折:庭审日调解拉锯战

6月25日上午,李某到庭。见到李某,张某态度稍缓:“没想到还真的把她找来了。”李某诚恳表态:“欠你的钱我不会赖,知道你起诉后我不是又还了7000元?”张某态度松动,主动提出可以庭前调解。

在庭前调解与后续庭审交织的两个多小时里,气氛如同过山车。原被告双方从激烈对峙到追忆友情,对法庭先后提出的四套调解方案,却总在即将落笔签字时因某一方的顾虑而功亏一篑。鉴于双方调解意愿尚存,承办法官果断确定三天“冷静期”,鼓励双方自行协商。

尘埃落定:理性回归,纠纷终化解

6月27日下午,张某与李某再次来到法庭。此刻的审判庭里,气氛已然不同。张某与李某平静地提出了最终协商一致的调解方案。承办法官细致审查,双方再次确认无误后,正式达成了调解协议。当双方签下名字,积压数年的债务烦恼烟消云散,法律的理性最终弥合了人情的裂痕。

张某也在达成调解协议后面带诚恳向法官致歉:“您是一位认真负责的好法官,我为之前的过激行为表示歉意。”“法庭始终欢迎并接受监督,您提出的意见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但作为当事人,更需要依法理性维权,尊重程序与法庭秩序,这是对公正最好的维护。”承办法官坦然回应。

【责任编辑 -魏守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