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新闻
2025 07/14 10:25:43

山西阳城公安北留派出所:精准施策护航乡村振兴

字体: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因古堡而独具特色,因生态而彰显魅力。如今,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古村、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每一处田畴,都涌动着乡村全面振兴的澎湃热潮。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在倾力打造“精致小镇”的同时,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提升乡村 “颜值”,以人居环境整治 “五化共建” 为抓手,全面升级乡村基础设施,持续优化人居环境。

在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落实县委 “一核四带十片区” 工作思路的过程中,作为平安建设主力军的山西省阳城县公安局北留派出所,始终立足公安职能,主动融入发展大局,聚力靠前服务、推动警务前置,积极探索乡村社会治理新模式,全力助推乡村发展,在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中彰显着公安担当。

“当前,北留辖区内在建工地数量多、参与工程人员规模大,” 巡逻队队长卫晋锋介绍道,“施工人员流动频繁、结构单一且素质参差不齐,给治安管理带来了不小压力。” 繁忙的工地上,大型机械轰鸣不息,车辆往来穿梭。进入大建设时期,如何构建一套系统化的工地管理制度,保障项目建设平稳推进,成为北留派出所亟待破解的难题。

1.png 

在治安管理的实践中,北留派出所深刻把握 “人是核心要素” 这一关键,创新推出 “一工程一档案” 管理模式 —— 为每个在建项目工地量身建立专属档案,同步明确一名 “一标三实” 信息采集责任人。一旦工地人员发生变动,相关信息将第一时间更新入档,确保对人员动态实现 “精准管控、严密掌握”。今年来,北留派出所共登记流动人员1243人且全部进行政治审查,切实做到流动人口全量登记、政审清零。

“数据在手,管理才能有的放矢。” 面对工程项目条块分割复杂、管理责任交织的难题,派出所依托详实的工地人员档案,清晰梳理施工方人员架构,层层压实各级负责人的管理职责,推动治安管理从粗放式向层级化、精细化转变,为工程建设筑牢安全防线。

2.png 

在强化前端管理的基础上,北留派出所始终秉持 “人民公安为人民” 的初心,将服务触角主动延伸至基层一线,创新推行社区民警、辅警常态化巡查机制。民警与辅警定期到重点工程涉及的村落,既能精准排查劳资纠纷、邻里矛盾等潜在风险,又能面对面开展普法宣传,用通俗易懂的案例讲解劳动合同、薪酬维权等法律知识,同时督促施工方及时完成人员信息采集更新,确保对工地动态了然于胸。

2025年3月北留镇影剧院拆迁项目中,2家租户未按时挪出店内物品,工程队的施工进度因此受到影响,而拆迁方则希望尽快完成拆迁工作,以便进行后续工作进行,双方因此产生了激烈的争执。巡查民警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赶到现场。民警首先稳定了双方的情绪,并疏散了围观群众,恢复了现场秩序。随后,民警详细了解了事件的经过和双方的具体诉求。

调解过程中,民警首先向双方讲解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使双方了解各自的权益和义务。接着,民警耐心听取了商户的诉求和意见,了解了其延迟搬出的原因。同时,民警也与政府部门进行了沟通,了解了拆迁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在充分掌握双方诉求的基础上,民警开始尝试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他们一方面向商户解释了拆迁工作的必要性和城市更新的重要性,希望商户能够理解和配合;另一方面,民警也积极与拆迁方协商,争取为商户提供更加合理的拆迁补偿方案。

经过多次沟通和协商,双方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商户也表示愿意尽快搬离现场,配合拆迁工作的进行。在民警的见证下,双方互相握手言和。

北留派出所民警持续巡查守护,确保社区安全无虞。近期,在北留镇李家村的“千万工程”建设中,民警们不仅日夜巡逻,还积极协调和监督,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特别是在废旧金属回收站点的搬迁工作中,民警们耐心细致地与6家站点负责人沟通,详细解释政策要求,并提供搬迁指导,使得搬迁工作在井然有序中进行。

3.png 

针对巡查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安全隐患以及劳务薪酬争议等问题,派出所坚持 “三个第一时间” 原则——第一时间掌握详情、第一时间到场处置、第一时间稳控情绪,积极引导工人通过法律途径理性维权,协助企业制定矛盾化解方案,实实在在为员工解决住宿保障等实际困难,让警务服务既有力度更有温度。今年来,北留派出所化解各类涉企矛盾纠纷10余起,为长期居住外来人员办理居住证42人。

此外,为筑牢工地安全防线,北留派出所民警到辖区对在建工地摸排登记,做到底清数名,同时要求各施工区域严格落实物理隔离措施,配备专职门卫与保安队伍实行 24 小时值守巡逻,张贴实时警情案件预警公告,切实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精心制作包含常用法律条文、维权流程的 “法律贴心包” 发放至各施工方,明确要求企业在各类会议中嵌入法治学习环节,通过制度约束与意识提升双管齐下,持续夯实工地基础管控能力。

下一步,北留派出所将继续健全公安民警与乡村振兴工作的双向对接机制,持续强化 “基础、管理、防范、服务” 等方面的保障,不断筑牢乡村振兴的稳定基石,倾力打造契合辖区实际的基层治理新样板。

【责任编辑 -马楠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