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翻的泥土散发着生机,孕育着播种的希望。谁曾想,就在数月之前,这里还是一条堆满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散发着恶臭的荒沟? 这片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东赵村五龙沟的土地,曾因地处偏僻、监管缺位而沦为非法倾倒“重灾区”。在短短数月间,这里上演了一场由河南省洛阳铁路运输检察院公益诉讼推动的精彩“变形记”——从臭气熏天的垃圾坑到整洁待耕的良田;从人人避之不及的污染源,到提供砖石原料、孕育粮食的宝贵资源;从无人问津的荒沟,到肩负国家粮食安全使命的基本农田。这不仅仅是土地面貌的华丽蜕变,更是公益诉讼检察监督积极响应“全国非法倾倒处置固废专项整治行动”的生动实践与具体成果。
精准监督的检察担当
发现这片“生态疮疤”的,正是洛阳铁路运输检察院的公益诉讼检察官。洛阳铁检院迅速启动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开展磋商,并精准制发检察建议。经过洛阳铁检院的持续督促和协调,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人民政府成立工作专班,投入20余万元在两个月内彻底清除积存十余年的垃圾400余吨。
“变废为宝”的检察智慧
清理只是第一步。如何处置这些垃圾?洛阳铁检院提出的“资源化利用”思路成为破题关键。在检察官推动下,200余吨建筑垃圾未被简单填埋,而是经粉碎处理后“变身”为砖石原料! 由此生产出道牙石130吨、透水砖20吨,不仅有效杜绝了二次污染,更是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 这一低成本、高效益的处理模式具备广泛推广复制的价值,是公益诉讼检察践行最高检“高质效办案”要求的生动例证。
“点废成金”的检察蓝图
垃圾清走了,这片伤痕累累的土地怎么办?办案检察官的目光看得更远。他们监督推动的整改,绝不满足于“恢复原状”。经办案检察官的持续跟进和协调推动,行政机关向水利部门申请,为该地块配套建设水利灌溉设施。这片曾经荒废、被垃圾侵占的荒沟华丽变身为新增的44.93亩基本农田,更由此引入了出租种植农作物的可持续利用模式,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经济效益。
2025年以来,洛阳铁检院共办理“固废清理”公益诉讼案件11件,督促清理各类固体废物10000余吨、恢复土地80余亩。下一步,洛阳铁检院将继续紧盯专项行动部署,聚焦非法倾倒风险点,以高质效办案为目标,深化“固废清理+资源利用+土地复垦”全链条监督,切实推动解决固体废物污染问题,守护碧水蓝天,筑牢耕地保护红线,为绘就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新画卷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张宇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