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允景洪街道花卉园社区一条花香四溢的小路上,曾经因房屋翻新界限争议引发的争吵声此起彼伏,如今已被居民结伴而行的欢声笑语取而代之。这场从“冤家”到“睦邻”的转变,源自云南省景洪市司法局允景洪司法所与允景洪街道花卉园社区联手打造的“调解+回访+普法”闭环机制。半年间,工作人员以情理法交融的调解艺术、持续跟进的回访机制、润物无声的普法宣传,织就了基层治理的“和谐网络”,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边疆社区落地生根。
矛盾骤生:房屋翻新引发邻里风波
原本和睦的两户邻居,商量好同时给老房屋进行翻新改造,但在进行翻新施工时,因界限争议大多次发生语言冲突,两家矛盾逐渐激化。允景洪司法所和花卉园社区得知情况后,迅速行动介入,她们深知,若不及时介入,这颗“矛盾的种子”便会迅速酿成更大的冲突。调解员们先后采取“背对背沟通+现场勘查+情理法交融”方式,多次开展入户调解,还邀请市司法局进行了现场指导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书面协议,明确界限划分方案并现场确认签字。
持续守护:闭环机制筑牢和谐防线
调解成功并非终点,而是温暖的起点。为防止纠纷“死灰复燃”,允景洪司法所联合花卉园社区建立“一案一策”跟踪机制。在调解成功的3个月内,调解员隔三差五就上门回访,仔细查看协议履行情况。一旦发现新的争议苗头,便及时介入进行化解。以回访为抓手,扎实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相邻权法律条文的宣传解读 ,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进一步巩固调解成果。不仅如此,还指导社区建立“社区观察员”队伍,将类似矛盾预防纳入网格日常巡查,为社区和谐加上了一道坚固的“防护网”。
花开蝶来:邻里冤家变身和睦典范
经过半年的不懈努力,这起邻里纠纷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双方当事人都住进了翻新的住宅,生活其乐融融。曾经的邻里“冤家”如今见面笑脸相迎、互相礼让,成为社区里“以和促治”的生动范例。邻里关系迎来了最美的春天,基层治理也绽放出绚烂的“和谐之花”。
今后,景洪市司法局允景洪司法所将持续深化“调解闭环工作法”,通过建立纠纷化解电子档案、开展“调解跟踪”等创新举措,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从“治已病”向“防未病”转变,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治理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续写更多温暖人心的和谐故事。(廖勤华 付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