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这种临期食品是不是该单独标识?”“买到假货要怎么保留证据?”当烟火气十足的集市遇上法治宣讲,一场别开生面的“维权课堂”正在火热上演。近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一二三团司法所工作人员组成“法治服务团”,将集市、商铺变为普法“微课堂”,为团场商户和职工群众送上“沉浸式”消费者权益保护指南。
在活动现场,工作人员打破传统宣讲模式,手持“维权攻略”折扇、印有咨询热线的帆布包等创意普法小礼品,以“唠家常”的方式与商户、消费者互动。
在一家干货店,调解员拿起一袋散装干果,向店主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商品标识、质量保障的规定:“咱们做生意要讲究诚信,标签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一定要标注清楚,这既是对顾客负责,也是规避经营风险。”店主一边记录要点,一边感慨:“原来这些细节都有法律依据,以后进货、销售可得更规范!”
针对集市常见的消费纠纷,服务团还精心策划了“情景模拟剧场”。在水果摊前,调解员模拟顾客因缺斤少两与摊主发生争执的场景,干警随即现场“以案释法”,从公平交易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维权流程和法律责任。
活动当天,法治服务团走访集市、商铺10余家,发放宣传资料100余份,解答法律咨询10余人次。一二三团司法所通过这种“零距离”的普法方式,既提升商户的合规意识,也让消费者敢维权、会维权。
下一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一二三团司法所将定期开展“回头看”服务,真正把法律知识转化为守护职工群众“钱袋子”的实际效能。(吴嘉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