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新闻
2025 07/08 20:29:43

河南省嵩县法院田湖法庭:五法融合化纠纷 情理兼容促和谐

字体:

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嵩县人民法院田湖法庭创新运用文化浸润、场景还原、反向推演、网格联动、案例警示五大特色调解法,调解各类纠纷案件,调解成功率达49.74%,以“小法庭”撬动基层治理“大格局”。

文化浸润调解法,两程故居里的“信诺和解”

2025年3月,某公司诉被告程某追偿权一案。被告程某系嵩县田湖镇程村人(两程故里核心村落),自幼受“两程文化”浸润,且邻里口碑良好,单纯释法易显冰冷,遂决定联动程村小学老校长,以 “两程故居场景式调解” 破题。调解当日,法官未按常规开庭,而是与程校长一道,邀请程某步入两程故居·诚敬门下,讲述程颢“晋城借牛还牛”的典故,法官同步释法明理,最终双方达成分期和解协议。

场景还原调解法,承包地畔解开“拳脚纠纷结”

2025年4月,田湖镇韩某与韩某因承包地边界争议引发肢体冲突。原告韩某诉称,被告以“侵占土地”为由殴打自己,向其索赔医疗费、误工费。法庭受理后,承办法官分析认为土地权属争议是矛盾根源,若仅就“打人赔医药费”调解,仍会埋下隐患,遂启动 “场景还原+乡贤联动” 调解此纠纷。法官带着测量工具,联合村里退休老队长,将调解现场设在争议承包地畔并结合相关法条释明侵权责任,调解后被告承认情绪过激,当场支付部分医疗费,双方约定重立界石,多年积怨(含历史宅基地纠纷)一朝化解。

反向推演调解法,“角色互换”解开物业缴费僵局

2025年5月,洛阳某物业公司诉周某物业服务合同纠纷,要求周某支付拖欠的近万元物业费及违约金。承办法官认为单纯裁判易引发邻里对立和“执行难”问题,遂启动“角色互换反向推演”调解此案。周某模拟物业经理,面对“10户同类欠费”,法庭协助测算成本;让物业公司代理人体会“业主”,一次性支付近万元物业费、违约金及诉讼费的感受 ,同时说明从立案到判决至少3个月,若进入执行程序,账户冻结、征信受损还会影响房贷申请。角色互换推演后,双方和解,业主主动履行,物业公司提交撤诉申请,法院裁定准许,从立案到和解仅2天。

网格联动调解法,“法庭+网格”速解农民工欠薪

2025年3月,原告肖某因被靳某、王某拖欠劳务工资,向法院提起诉讼。此前,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关注到该劳务纠纷线索。案件立案后,法庭联合镇劳保所、派出所启动“三级联调”机制,劳保所核查双方劳务约定等情况,派出所协助稳控事态,法庭出具相关调解指引。调解员借助网格员掌握的施工、结算等巡查记录细节,搭建沟通桥梁,唤醒双方信任。最终,原告肖某与被告靳某、王某达成和解,肖某申请撤诉,从纠纷进入司法流程到化解,高效推进,充分体现“法庭 + 网格”协同优势。

案例警示调解法,“身边判例”促成健康权纠纷和解

2025年1月,原告王某因健康权纠纷将高某诉至法院。田湖法庭受理后,启动“案例警示调解法”,向侵权方高某推送本地同类健康权判例,展示“村民因殴打他人,除全额赔偿医疗费、误工费,还因情节恶劣被判赔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判决,警示其暴力行为的法律后果。 高某意识到暴力侵权不仅要赔医疗费,还可能因情节加重承担更重责任。经调解,高某当场赔付合理损失,王某自愿放弃非必要诉求,双方握手言和。该案借“身边判例”明晰权责,既让侵权者正视责任,也让受害者理性维权,彰显“判例警示 + 调解疏导”的协同效能。

田湖法庭以“五法融合”为抓手,将嵩县“二程文化”底蕴与司法实践深度融合,既彰显法律威严,又传递乡土温情。下一步,田湖法庭将深化“一庭一特色”建设,让特色调解法成为基层治理“新引擎”,为乡村振兴提供精准司法保障。(张安宁)

【责任编辑 -赵小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