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的武陵山区,利川市综治中心接访大厅依然熙攘。68岁的张大爷攥着土地纠纷调解协议书,粗糙的手掌反复摩挲着纸张,脸上绽开笑容:“跑了三个月的烦心事,在综治中心两天就办好了!”这样的场景,正是利川市创新推进基层矛盾纠纷源头治理的生动注脚。作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市,这座武陵山区的凉爽之城用三级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1258”闭环管理等创新实践,书写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利川篇章。
利川市综治中心
三级综治中心:打造矛盾化解“金字塔体系”
在利川市综治中心指挥大厅,LED大屏显示着全市305个村(社区)当日矛盾纠纷摸排调解数据。这个投资700余万元打造的“城市大脑”,集成了17个接访窗口、14个功能室和20多个联动部门,形成矛盾化解的“中央处理器”。
“我们构建起市、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联动的金字塔体系,严格实行矛盾纠纷层级调处,做到小事不出村,矛盾源头化解、就地解决。”利川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谢世鸿介绍。市级综治中心主抓统筹调度,14个乡镇综治中心落实“1+4+N”(即综治中心牵头,信访办、派出所、法庭、司法所4部门常驻,N个涉事单位动态参与)的研判调度机制,305个村级站点对不放心的人、不放心的事、不放心的场所进行日排查研判。市、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联动运行,2023年以来累计化解矛盾纠纷4190件,调解成功率达98.5%。
在元堡乡综治中心,墙上的“1258”工作机制流程图格外醒目:一本日志强研判、两类台账交任务、五项工作抓统筹、八步闭环促落实。这套工作机制使该乡矛盾纠纷化解周期从平均15天缩短至3天,在恩施州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广泛推广。
现场调解山林纠纷
“分级诊疗”机制:绘就矛盾调处“全息图谱”
在团堡镇野猫水村“小院说事”现场,村民围坐在宜影湖畔的长廊里,就民宿排污问题说事议事。这种源于土家院落传统的议事方式,已升级为层级调处的“首诊室”。利川市创新实施矛盾纠纷“三级诊疗”:村级“把脉问诊”化解小纠纷,乡级“专科会诊”处置复杂矛盾,市级“专家坐诊”攻坚疑难积案。
为激发调解工作活力,该市出台《矛盾纠纷层级调处管理办法》《矛盾纠纷层级调处奖励办法》,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对调解成功的矛盾纠纷按照难易程度,按照A、B、C三类分别予以奖励。截至目前,共兑现层级调处奖励资金76万元。忠路镇创新“积分存折”制度,村民参与调解累计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谋道镇建立“候鸟枫桥驿站”,吸纳326名“候鸟”担任“编外调解员”。层级调处实施以来,全市90%以上的矛盾纠纷在村居层面就地化解,信访总量大幅下降。
田间地头调解忙
科技赋能治理:构建智慧调解“神经末梢”
走进东城街道下坝社区,网格员老周正用“综治通”APP上传排查信息。这个接入省综治网格化平台的智能终端,已累计流转矛盾1565起。利川市投资860万元建成的三级综治视联网,实现“雪亮工程”与应急指挥系统互联互通,2024年通过视频调度化解跨区域纠纷83起。
在柏杨坝镇,“乡村振兴法务学院”正在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近年来该镇累计培训“法律明白人”3414人次,常态化开展法律“五进”活动,群众从过去遇事用“拳头说话”变成找“法律明白人”评理解纷,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中“法治+自治”双轮驱动。建南镇创新党员立约、村规民约、共富合约“三张公约”治理模式,通过智能终端实现“云签约”“云监督”。
该市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正在紧锣密鼓进行,截至目前,“一标三实”数据采集专班共采集标准地址34.6万条、人口信息75.3万条,逐步建立完善市域内人口全息档案,为提升矛盾纠纷源头排查化解精准化、智能化水平提供数据支撑。
银发调解品牌:激活基层治理“感知触觉”
近年来,利川市着力培育“两员三官五老一律”(调解员、网格员,法官、检察官、警官,老干部、老支书、老教师、老党员、老军人,律师)调解队伍,让2000余名“和事佬”活跃在山乡,一大批“银发调解员”倾情矛盾纠纷调解一线发挥余热。
在市联合调解中心,70岁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杜昌政刚结束长达6小时的生命权益赔偿调解工作。这位退休司法干部10年间调解处理非正常死亡事件280余件,独创“四快三讲四不分工作法”(即紧紧围绕快速介入、快速调解、快速结案、快速履行“四快”目标,严格落实讲法讲理讲情“三讲”工作方法,充分体现不分上下班、不分节假日、不分晴雨天、不分内外人的“四不分”工作态度),推动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化解,得到群众广泛认可和充分肯定,成为调解工作范本。
柏杨坝镇“人民调解室”吴康富、向贤琼、李传清从司法所所长、法庭庭长岗位退休后,发挥自身优势,长期从事矛盾纠纷调解和普法宣传工作,累计调解矛盾纠纷4200余件,开展送法下乡2800余场,普法宣传受众达20余万人次。
谋道法庭“候鸟枫桥驿站”吸纳12名退休法律工作者,成功调处多起地产物业、旅游矛盾纠纷;忠路镇推行“四单为民”模式,化解涉农矛盾136件。这些“银发调解员”年均调解纠纷2800余起,成功率保持在98%以上,真正实现“小事不出院落,大事不出乡镇”。
制度创新引领:锻造社会治理“利川样本”
2024年恩施州基层社会治理现场会在利川召开,利川经验引发强烈反响。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小院说事”治理模式的实施意见》,引导群众在基层治理中从“观众”变成“主角”,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矛盾纠纷层级调处管理办法》首创的“三级四维”调解矩阵,将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等六种方式有机融合,矛盾纠纷实现就地解决、源头化解。运用“邻里议事会”巧解基层治理难题,将治理触角延伸至最小单元的创新做法和治理成效得到央视《新闻30分》和《半月谈》报道推介,被评为全国“2024年度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从“枫桥经验”到“利川实践”,利川市用制度创新破解治理难题,用科技赋能提升调解效能,用银发力量温暖基层末梢,着力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体,书写着新时代基层善治的生动答卷。这幅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治理的“枫桥新画卷”,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何妮 吴帮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