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新闻
2025 07/04 12:54:29

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人民法院巧当“招商红娘” 盘活“僵尸企业”

字体:

当执行遇上濒死“僵尸企业”,是机械拍卖“竭泽而渔”,还是创新盘活“放水养鱼”?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人民法院选择后者,主动化身“招商红娘”,不仅兑现了债权,更让企业重获新生,为当地营商环境送上了一束暖阳。

正宁县某设备生产公司因盲目扩大生产、股东债务纠纷不断深陷泥潭,停产停业,资产闲置,成为“僵尸企业”,被多方起诉。执行中,正宁县人民法院查明,该公司的专业机器设备价值有限,厂房和办公楼因土地属性无法处置,此外再无可供执行的财产。执行法官考虑到若简单拍卖资产,将会使该公司彻底消亡,资产大幅贬值,这无异于“杀鸡取卵”,不但会给被执行人造成巨大损失,申请人权益也难充分保障。“救活企业,才能保护各方权益”。 执行法官转变思路,主动出击,积极与政府联动,以盘活闲置资产和招商引资作为切入点,巧当“招商红娘”,与政府配合,向潜在投资者精准推介该公司资产现状及盘活潜力,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外部“活水”。

4.jpg

在“府院联动”下,一家外地优质企业被成功引入。在法院主持下,三方达成化债方案:外地企业全盘接收被执行企业不动产,并承接相关申请人的债务,以每月租金的形式分期履行还款义务,保障债权稳步实现。经被执行公司法定代表人申请及申请执行人同意,法院将前两月租金退还给被执行公司,以便被执行公司缩减经营规模、租赁新场地,为其迈出“重生动能”而“赋能”。同时,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引介下,被执行公司依托原有设备和技术积淀,结合新企业的资金和市场,探索与新企业联合经营,为地方企业注入新活力。这一招“腾笼引凤”的司法妙笔,彻底盘活了死局,既让申请人的债权得到稳定、长期的清偿保障,又使被执行企业避免了破产清算,资产免于贱卖,获得重启机会与合作发展可能,同时闲置的土地、厂房、设备高效盘活,土地“包袱”变为发展“财富”,达到了“三方共赢”。

执行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环节。面对困境企业,正宁县人民法院执行局以主动服务之姿、创新破局之智,将执行难案转化为安商暖企、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这一创新举措,不仅破解了棘手的执行难题,更证明了法律的刚性之下,亦可流淌着守护生机的温度与智慧。(张 超   程娅婷)


【责任编辑 -樘嘉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