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疏勒河泛起粼粼波光,一群白鹭掠过昌马水库的水面;暮色中的戈壁滩上,几只鹅喉羚正悠闲觅食……在甘肃省酒泉这片雪山、湿地与荒漠共生的土地上,一抹“警察蓝”正默默守护着大自然的馈赠。今年以来,酒泉市公安机关积极融入市委“生态立市战略”,加快“生态警务”建设,以“平安蓝”护航“生态绿”,全力守护好“大美酒泉”的绿水青山。
严打整治 筑牢守护“安全线”
“警察同志,在路边发现一只受伤的大白鸟……”近日,酒泉瓜州县公安局南岔派出所民警接到群众报警后,迅速带着救护箱赶到现场。发现一只受伤的白鹭单腿站立在戈壁滩上,翅膀有明显擦伤。民警立即联系管护站专业人员,经过20分钟的联合处置,这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安全送往野生动物救助中心。
此次救助是警民携手守护生物多样性的生动缩影与成功实践。然而,守护野生动植物的生态家园,不仅需要温情救助,更要对违法犯罪行为形成强力震慑。面对市域内非法猎捕鹅喉羚、盗采锁阳肉苁蓉等违法犯罪活动频发态势,全市公安机关森警战线以“清风行动”为抓手,坚持“打早打小、全链打击”,对野生动植物非法猎捕、采挖、交易、运输等犯罪活动发起凌厉攻势。同时针对冬春季候鸟迁徙、药材采挖两大关键节点,加强交通运输监管,在柳园、雅丹等公安检查站开展常态化定点查缉,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非法运输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的行为,切实阻断非法野生动植物流通链条。
常态巡防 打造守护“平安圈”
在疏勒河山前荒漠植被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玉门市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二级警长陈玉龙正联合环保、自然资源等部门工作人员开展常态巡查。 “违法采挖沙土往往会对土地、生态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前些年由于经济利益驱使,这个地方经常有人盗采砂石,经过近几年持续不断的巡查整治,如今非法采挖沙土的人已经不见了……”陈玉龙介绍道。
工作中,全市公安机关积极探索生态警务工作新机制、新模式,主动加强与环保、林草、自然资源、水务等部门的协同联动,全面深化“共治联动、数智赋能、区域协同、生态护航”工作机制,特别是依托“林长+河长+生态警长”联勤工作模式,组建了多元生态保护力量,重点围绕辖区河流、山林、湿地等主要生态警务阵地,建立起步巡、车巡、技巡“三防”巡逻防控网体系,切实提升见警率、管事率。
同时针对暑期溺水风险,酒泉公安建立“重点水域+重点时段”巡查机制,组织派出所民辅警联合村干部开展每日巡查,同时值班车辆全部配备救生装备。在危险水域,民警采取“无人机巡查+岸边喊话”的方式,及时发现并劝离野泳群众。各派出所联合学校开展“防溺水课堂”,并在水库、河道设置观察点,发动网格员担任“安全哨兵”。连日来,已累计劝离游玩群众20余人次。住在玉门赤金峡水库附近的村民老张说:“现在每天都能看见警察巡逻,岸边还装了救生箱,我们心里踏实多了。”
联动宣讲 画好守护“同心圆”
“你看,这只狼崽受伤了,要在确认自身安全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报警……”瓜州县公安局布隆吉派出所魏东平和刘迎龙深入布隆吉大草原,拿着野生动物图鉴,给牧民们讲解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参与过狼崽救助的村民马大叔现身说法:“保护动物就是保护咱们的家,派出所还给我发了义务巡护员证呢!”
酒泉公安将生态宣传融入日常警务,不断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内容,让生态保护理念深入人心。肃北县公安局民警走进牧区,用通俗易懂的方言为牧民们讲解生态保护法规和政策,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强宣传效果;在湿地周边设立 “以案释法” 宣传栏,选取典型的生态违法犯罪案例,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展示和解读,让群众直观地了解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和后果。
敦煌市公安局开展 “关爱野生动物” 行动,不仅向群众发放自制漫画手册,还组织志愿者走进社区、学校、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通过举办野生动物保护知识讲座、播放科普视频、组织知识竞赛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保护意义,激发群众关爱野生动物的热情。阿克塞县公安局在苏干湖周边开展入户宣传,挨家挨户向牧民讲解生态保护知识,引导牧民拆除违规猎套,并与牧民签订生态保护承诺书,增强牧民的生态保护责任意识。
此外,全市公安机关还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生态宣传工作,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开设生态保护专栏,定期发布生态保护知识、工作动态、典型案例等内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生态保护理念。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方式,如今,“看到动物要救助”“发现破坏要举报” 已成为广大群众的共识。
从祁连山下的潺潺溪流到戈壁深处的野生动物乐园,从烈日当空的水库巡查到走村入户的普法宣传,酒泉公安用脚步丈量生态防线,用行动诠释守护担当,在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上,“生态警务”正谱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薛如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