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山西省泽州县大东沟镇,热浪裹挟着蝉鸣,阳光像打翻的金箔罐子。两位民警正合力将竹竿、汽车内胎固定在池塘岸边,引来不少村民驻足。
“警察叔叔来啦,去年你们在池塘边安放‘救命竹竿’,今年咋又挂上了轮胎?”周边玩耍的孩子好奇地问道。
“这是给咱水域安全上了‘双保险’!万一有人溺水,这轮胎浮力大,抛过去就可以挽救一条生命!”民警焦庆斌一边固定着轮胎,一边笑着回应。
“去年夏天,我们在池塘边巡逻时想万一有人落水,一根随手可及的长杆可以让岸边的人迅速开展救援。正好派出所后院有片竹林,我们就地取材,精心制作了40余根长达6米的‘救命竹竿’,安插在辖区各村庄池塘、河道等危险水域岸边。”所长赵晋兵说道。
为继续筑牢夏季水域安全防线,2025年以来,大东沟中心派出所决定继续补充和增设“救命竹竿”的同时,创新增设“救生圈”。
“前不久,我们到镇上的轮胎店寻找废旧轮胎,老板说库房正好有一批废旧内胎不知道怎么处理,正好拿出来做好事……”教导员张艳霞说。
精选的废旧汽车内胎经过仔细清洗,被粘贴上“溺水救援 非险勿动”的使用标识——这些“救生圈”作为“救命竹竿”的有效补充,可以挽救“救命竹竿”够不着的溺水者,让岸上的人“够得到”,让水里的人“抓得住”,覆盖更全面的救援场景,形成看得见的双重守护。
除此以外,民警还加强了对水域周边的巡查,发现在危险水域游泳、垂钓、玩水等行为立即进行制止、劝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溺水事故发生。竹竿与轮胎静静地立在水畔,这份默默的用心,为夏日池塘边驻足的村民们增添了实实在在的安全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