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新闻
2025 06/30 23:06:07

从“破茧重生”到“精准出清”——银川中院打造破产审判“四位一体”新格局

字体:

破产审判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司法职能。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专业化审判、府院联动、机制创新、服务保障”为四大核心,构建破产审判四位一体新格局,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例和制度成果。

2024年5月29日,银川中院民二庭正式加挂清算与破产审判庭,组建由2名法官、1名法官助理、1名书记员组成的专业化破产审判团队,成员平均审判经验超过10年。开展“贺兰雪大讲堂”破产审判业务专题培训,通过培训赋能,提升法官对重整、清算、逃废债识别等复杂问题的处理能力。

“法院建立繁简分流机制,2023年至今,银川中院审结破产案件89件,其中近2个月审结29件,积案清理速度同比提升40%。通过繁简分流机制,简单案件平均审限大幅压缩,鸿泰石油等僵尸企业快速出清,恒意纤维等危困企业重获新生。复杂案件精细化审理,某硅材料公司破产清算案中,通过网拍平台处置硅石矿资产,溢价率达323%,创全区司法拍卖新高,最大限度保障债权人利益。”6月30日,银川中院负责人介绍,法院推动成果转化,在某上市公司重整案中,通过引入国企投资人,实现资产盘活与超额清偿,普通债权人清偿率从清算状态下的7%提升至30%以上,成为全国破产审判典型案例。团队法官还积极承担研究课题,撰写的《提升企业破产审判质效对策研究》一文获评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三等奖。

据介绍,银川中院率先建立全区首个企业破产处置府院联动机制,联合市发改委、税务、自然资源等20余部门出台《银川市企业破产统一工作协调联动机制》,解决税收减免、资产处置等难题,通过协调公积金中心、人社部门,为破产企业职工补缴社保、公积金,保障民生权益,同时设立破产费用专项资金,积极支持“无产可破”案件办理,出台《破产衍生诉讼案件诉讼费用缓交办法》,激活破产援助基金,惠及10余起案件,对无产可破案件给予资金援助,减轻当事人诉讼负担。针对债务人恶意转移财产行为,创新“强制接管”措施。某管业公司拒不配合移交资料,法院协调执行局强制接管,打击假破产真逃债行为,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

“法院探索审判新模式,对无经营价值企业快速出清,对具有重整价值的企业适用预重整程序。创新财产处置方式,采用“活封活扣”措施,允许企业继续经营。某硅石矿通过分拆处置、网拍竞价,最终以7800万元成交,资产价值最大化。”据了解,银川中院完善管理人选任机制,通过竞争方式选聘全国优质中介机构,在某关联企业合并重整案中,从22家竞选机构中择优选定管理人推动案件高效审结,并出台《管理人履职监督办法》,定期考核并通报履职情况,提升管理人积极性。

同时,银川中院还围绕宁夏“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布局,重点服务葡萄酒、硅材料等特色产业,建立知识产权巡回审判机制,强化“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志保护,护航“紫色名片”发展。并积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妥有序推进“执转破”工作,提高破产审判工作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依法规制民间借贷“砍头息”“高息转本”乱象,联合金融机构建立“共享法庭”,化解金融纠纷超200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15%。积极开展“法官进企业”活动,通过专题讲座、座谈交流、庭审观摩等方式,助力企业经营管理者提升法治意识。优化资源配置防范化解风险。充分发挥破产审判在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完善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调整社会产业结构的职能作用。通过“清算转重整”程序,成功挽救隆安房地产公司,保障400余户购房者权益。“墅城”、“润恒城”等烂尾项目成功重整,燕宝钢材市场、德丰大厦等实现平稳过渡。引入29.95亿元投资款化解了全区大型光伏电站经营危机,帮助“危机”企业寻“新机”,实现了破产审判从“个案突破”到“类案规范”、从“被动处置”到“主动服务”的转变。

“法院将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持续擦亮破产审判‘银川样本’,为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贡献司法力量。”银川中院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 -余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