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刘店镇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组织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经营性自建房安全排查工作,通过“宣传+排查+监督+调解”四步工作法,确保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落到实处。代表们走村入户,既当政策“宣传员”、隐患“排查员”,又做整改“监督员”、矛盾“调解员”,为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贡献人大力量。
深入宣传动员,提高群众安全意识
“经营性自建房安全关乎每家每户,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千万不能存侥幸心理!”6月15日,在刘店镇邢坪村的一家沿街商铺前,镇人大代表卢建利正耐心地向店主讲解自建房安全知识。连日来,刘店镇人大代表们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安全宣传,让排查工作家喻户晓。
人大代表们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结合此前参与秸秆禁烧宣传、法治庙会等活动的经验,创新宣传方式。他们通过发放宣传单、张贴公告、召开“板凳会”等形式,用通俗易懂的方言向群众讲解经营性自建房安全排查的重要性;利用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微信群,转发自建房安全鉴定标准、隐患识别方法等知识;组织有文艺特长的代表编排快板、三句半等节目,在村文化广场表演,增强宣传效果。
“代表们讲得很清楚,我们知道了哪些情况需要特别注意,比如擅自加层、改变承重结构这些都是很危险的。”昌村一家小超市的老板张大姐说。截至目前,代表们已走访商户200余家,发放宣传资料800余份,召开小型宣讲会15场,为排查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
全面细致排查,不漏一户一房
6月18日,在刘店镇二郎村,县人大代表徐朝霞带领排查小组对沿街经营性自建房进行逐户排查。他们仔细查看房屋结构、墙体裂缝、地基沉降等情况,并详细记录在册。“这户房屋二楼有明显的违规加建,需要重点标注。”徐朝霞一边记录一边对随行的村干部说。
刘店镇人大主席团将65名县、镇两级人大代表划分为12个工作组,对应12个行政村,采取“代表+专业技术人员+村干部”的模式,开展拉网式排查。代表们借鉴此前参与红薯产业调研时“垄间劳动+现场议事”的工作方法,在排查中既查看房屋状况,又听取房主诉求,确保排查工作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在红里村,人大代表赵会营发现一家餐馆的厨房违规搭建在主体建筑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她立即向店主说明情况,并协助联系专业机构进行安全评估。“赵代表讲得很在理,我们马上停业整改,安全第一嘛。”店主王先生表示。截至目前,全镇已完成经营性自建房排查186户,发现安全隐患2处,均已建立台账并明确整改时限。
强化监督问效,推动问题整改
“上次排查发现的问题整改得怎么样了?我们需要现场核实。”6月22日,镇人大代表陈工来到刘店街一家五金店,对前期发现的墙体裂缝修复情况进行“回头看”。为确保排查出的隐患真整改、改到位,刘店镇人大建立了“排查—交办—整改—验收”闭环机制。
代表们借鉴监督万亩红薯基地建设的经验,成立专项监督小组,对隐患整改情况开展常态化跟踪。他们采取“四不两直”方式进行暗访检查;对整改难度大的问题,代表们通过约见相关负责人、提出专题询问等方式督促落实;定期召开分析研判会,通报整改进展,研究解决难点问题。
在刘店村,一处违规加建的三层商铺因涉及多方利益,整改工作一度停滞。人大代表王建朝多次组织业主、承租户和相关部门协商,最终达成拆除违规部分的共识。“代表们不仅发现问题,还全程跟进直到问题解决,让我们很放心。”附近居民李大爷说。目前,全镇2处隐患已完成整改。
化解矛盾纠纷,凝聚整治合力
“我理解你们的顾虑,但安全是底线,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把损失降到最低。”6月25日,在刘店镇人大代表联络站,镇人大主席正在调解一起因经营性自建房整改引发的纠纷。户主刘先生因整改将面临停业损失,情绪激动。代表们耐心倾听诉求,帮助联系临时经营场所,并协调减免部分租金,最终促成双方和解。
针对排查整治中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刘店镇人大充分发挥联络站“小调解撬动大治理”的作用,组织具有调解经验的人大代表提前介入。他们采取“调查+对接+调解+回访”一站式工作法,既坚持安全底线不动摇,又充分考虑群众实际困难,寻求最优解决方案。今年以来,人大代表已成功调解各类纠纷23起,调解成功率98%以上。
“人大代表既讲政策又讲情理,在他们的协调下,我们商铺的整改方案既符合安全要求,又尽可能减少了装修成本。”昌村服装店老板周女士说。通过代表们的努力,全镇经营性自建房安全排查工作既有刚性执行,又有柔性疏导,实现了安全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下一步,刘店镇将继续发挥人大代表植根基层、联系群众的优势,巩固排查整治成果,探索建立经营性自建房安全长效管理机制,为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刘炎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