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新闻
2025 06/05 11:08:08

甘肃省张掖民乐:坚持“两抓四问” 压实“四级七天”调解法责任链

字体: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全面推行“四级七天”调解法,坚持“两抓四问”压实基层主防责任,全面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做到矛盾纠纷发现在早、控制得住、解决得好,确保了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创新两抓四问,压实纠纷化解主体责任

镇综治中心抓小事不出村。针对部分出村到镇的矛盾纠纷,镇综治中心负责协调督办。一问网格员是否初调。网格员是否立足“早”,发挥网格员“活地图+铁脚板”优势,加强网格内矛盾纠纷排查,对发现的矛盾纠纷通过手持终端及时受理登记并及时予以调解。二问村社调委会是否劝调。村调委会是否着眼“熟”,利用人熟地熟优势,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驻(包)村(社区)干部、“三官一师”等人员,耐心劝调切断纠纷源头。三问纠纷根源是否理清。案情纠纷是否全面捋清来龙去脉,双方当事人的诉求是什么,精准剖析问题根源在哪里,是否准确找到矛盾的焦点和突破点制定有效化解方案。四问化解措施是否到位。排查调处的矛盾纠纷是否按照矛盾纠纷形成的原因及时进行分析研判,是否按照红、黄、绿“三色”风险分类管理,是否制定行之有效的调处措施,找准病灶“对症下药”。对于无法当场化解的矛盾纠纷,是否及时用真实案例对当事人进行警示教育,让当事人对法律产生敬畏,有效避免事态恶性发展,确保各类矛盾纠纷稳定可控。

党委政府抓大事不出镇。针对个别出镇到县的矛盾纠纷,党委政府负责督促落实。一问村党组织作用是否发挥。村党支部是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建立“党员带头、村调委会主导、群众参与”的全方位的调解网络,是否组织召集村“两委”和村调委会组成调解专班,主动上门介入调解纠纷。二问镇综治中心是否联调。镇政法委员是否发挥好“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作用,协调组织司法所、派出所、基层法庭、包片领导及村 (社区)干部进行联调。三问矛盾症结是否清楚。问题根源是否精准剖析,双方当事人的诉求是否合理合法,是否了解当事人的求助、从众、逆反等心理需求,是否主动与信访人交心谈心,找准问题症结,精准化解纠纷。四问党委政府自问是否统调。党委政府是否发挥统筹调度作用,组建工作专班,对未化解的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深入分析研判,精准分类施策,集中调处化解,实现矛盾不上交。

强化三项措施,确保纠纷排查清仓见底

“拉网式”常规排查防遗漏。按照“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工作要求,通过“拉网式”日常排查、“全覆盖”滚动排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各类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进行“地毯式”清查,及时收集各类苗头隐患。“点对点”重点排查防突发。突出婚恋家庭、感情纠葛、邻里纠纷、土地流转、征地拆迁、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排查,确保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早稳控,严防发生“民转刑”“刑转命”案(事)件。“拉清单”回访排查防反复。对排查的各类矛盾纠纷和办理的案件进行定期回访,通过电话或面对面回访,及时反馈办理情况,认真听取群众的诉求和意见建议,密切关注矛盾纠纷化解后事态发展演变情况,适时开展法治宣教引导、心理健康服务、危机干预,防止已化解的矛盾纠纷“死灰复燃”。

健全两项机制,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

建立包案调处机制。严格落实“首接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完善“党政主要领导-包村领导-驻村干部(综治主任、司法所长、派出所长)-村调委会-网格员”五级包案责任,落实“四定”“三包”责任制(定牵头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办结时限;包调处、包跟踪、包反馈),确保每起纠纷有人调处、有人落实。建立督考奖惩机制。严格落实《全省乡镇(街道)主动创稳重点指南(试行)》,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重点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平安建设暨主动创稳考核,对网格员、村(社区)、镇(社管委)责任主体进行考核,实行季度考评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办法,采取通报约谈督促、表彰激励先进等方式,严格兑现奖惩。对社会稳定风险隐患突出的部门和单位及时下发风险提示函、警示函、督办函,通过采取通报、约谈、挂牌督办等方式,督促各级各部门履行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责任务,倒逼责任落实。(王少伟   张多芬)


【责任编辑 -樘嘉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