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新闻
2025 05/27 11:45:38

甘肃省酒泉市:“小切口”服务“大民生”——优质公共法律服务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

字体:

甘肃省酒泉市积极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贯彻司法为民的发展理念,着力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的供给水平与质量,通过优化公共法律服务网点,简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确保群众能够迅速、便捷地获得所需的法律服务,持续增强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

构建全域服务体系,实现权益保障零距离

持续推进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构建以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示范、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枢纽、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为基础、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为联络点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市县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8个,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84个,村(居)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517个,市、县、乡、村(社区)四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实体平台达到100%全覆盖,形成了整体联动、上下一体的“市-县-镇(乡)-村(居)”立体化服务体系,确保公共法律服务半径延伸至社会治理末梢。不断完善律师值班制度,在中级人民法院、政务服务中心等重点场所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配备具备丰富劳动争议处置经验的专业律师团队,实现群众维权诉求的即时响应。

构建快速响应体系,实现维权服务零延迟

充分发挥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和大数据平台以及“甘快办”等APP作用,通过部门协同方式核查的群众婚姻登记、不动产登记等信息,免于当事人提供相关证件原件,切实减轻办事企业群众负担。积极推广“互联网+公证”“零接触”远程视频,“公证继承+不动产登记”“涉外公证+领事认证”“公证提存+带押过户”将需要多个部门或跨领域,实现了“一窗通办,集成服务,一次办结”。2025年以来,全市各公证机构共办理公证2574件,其中,办理国内公证2379件,涉外公证190件,涉港澳公证1件,涉台公证4件。设立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实施“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的政策,有效缩短特定群体的维权周期,降低经济成本。2025年,全市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29件,受援人次达973人次,提供法律咨询4729人次。

构建多维宣传体系,实现法治教育零死角

采用“体验式+场景化+浸润式”三位一体的普法模式,多维度、全方位地开展普法宣传活动,积极推行“律企携手同行”“法治体检”“万所连万会”等活动,护航企业发展,组织公共法律服务人员深入企业、工地等重点区域,聚焦合同监管、劳动用工等关键领域,帮助企业深入分析潜在风险,有效预防和减少劳资纠纷案件的发生。实施精准普法保障重点群体权益,推进“法润乡邻计划”构建基层法治服务网络,全年开展122场法治宣传活动,以“1+3+N”网格化服务体系推动法律服务下沉。利用返工高峰期、“三八妇女节”等特殊时间节点,实施精准普法,开展法律援助“安心行动”、开学第一课等多样化的法律宣传活动。引导人民群众依法维权、理性维权,推动“被动维权”向“主动学法”的治理格局转型。(安 娜  张梦怡  谢 静  张洪忠)

【责任编辑 -樘嘉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