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以为还要一趟一趟去法庭,没想到,在家门口就把事情给解决了,感谢法院、感谢综治中心帮我们化解了矛盾,也节省了开支。”近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头屯河农场综治中心里,种植户侯某和收购商赵某握手言和。这样的场景,在三坪垦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三坪法院”)各法官工作室里,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三坪法院各法官工作室成立以来,主动融入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与综治中心、行业调解组织携手构建“1 + N”联动机制。数据显示,1至4月已累计化解矛盾纠纷300余件,探索“双向免责+费用共担”解决方案,为企业及政府节省诉讼成本数十万元,解纷周期较常规诉讼程序缩短60%,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在多元解纷工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前不久,三坪法院北亭法庭化解了一起积怨已久的矛盾纠纷,连队职工张某和王某自幼年起便看不对眼,多年来,更因日常生活的琐事摩擦不断,矛盾如滚雪球般不断扩大。
今年5月,两人再次因琐事闹到了连队。为妥善化解矛盾,北亭法庭牵头组建多元调解小组,联合团场、平安办公室、连队等多部门深入两人家中开展调解工作,力求从根源上消除矛盾隐患。调解团队在调解过程中,既从邻里和睦、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出发,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摒弃成见;又结合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明晰权利义务边界,为当事人指明依法维权、理性解决矛盾的正确路径。“大家都住一个地方,低头不见抬头见,儿时的不愉快是早该过去了。”在法官和调解团队帮助下,两人终于第一次握紧了对方的手。
这起看似简单的矛盾纠纷调解案件背后,是三坪法院依托法官工作室联动发力,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三坪法院将法官工作室全面入驻团场综治中心后,辖区基层党组织、调解组织和职工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辖区网格员、单元长等群体力量得到整合,基层调解力量的能力水平大幅提升,为减少团场矛盾隐患、预防诉讼风险与信访风险打下了坚实屏障。
“综治中心就像一个‘超市’,不管有什么问题,都可以直接找到对应的‘窗口’。”在五一农场综治中心法官工作室,某企业负责人王女士这样评价。今年5月,王女士所在企业因为工程合同纠纷,工程一度限于停摆,面对这一复杂局面,三坪法院驻五一农场法官工作室迅速响应,面对当事人强烈的对立情绪,法官通过多轮沟通,联动各部门“对症下药”,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互谅互让。经过不懈努力,双方最终达成一致,同意继续履行合同约定,并现场进行“司法确认”,成功化解了这场可能影响工程进度的纠纷。
这起纠纷的圆满解决,是三坪法院法官工作室发挥司法定分止争作用的生动写照。三坪法院以驻综治中心法官工作室为前沿阵地,积极探索“法院+N”联动解纷模式,与农场、社区、商会、调解组织等深度合作,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同时,主动引导诉调对接,为联合调解成功的案件开通司法确认“绿色通道”,实现“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无缝衔接,显著提升了矛盾纠纷化解效率与群众维权实效。
“遇到问题别怕,法庭就是你们的靠山!”这句铿锵有力的话,来自三坪法院法官工作室的法官们。今年春耕时节,三坪法院依托基层法官工作室为前端,联合团场平安办公室在田间地头开展普法宣传。法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等与农业生产和消费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将司法服务化作春雨,浸润辖区每一寸土地。
“不学不知道,一学发现事关地里的法律知识可真不少。”当地农户表示,以前就因为不懂法律知识上当受骗,现在专业的法律服务就在身边,有什么问题再也不用害怕了。
“随着辖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类矛盾纠纷日益增多,我们必须创新工作模式,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的司法需求。”三坪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佘文表示,未来,法院会继续以“点面结合、纵横联动”的方式,依托综治中心这一枢纽,推动司法力量下沉,深化“调解先行,诉讼断后”的解纷体系建设。法官工作室也将进一步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以司法智慧赋能基层治理,不断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最小法治单元”。(李羚蔚 张新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