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人民法院夏庄法庭联合流亭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经过五个小时耐心调解,成功化解53起服务合同纠纷和3起劳务合同纠纷,分两批次,成功为53名家长及3名老师达成调解协议,共计14万余元,首批24471元已经履行,剩余款项已达成调解协议,按照协议分期履行。当事人向法庭赠送锦旗致谢。
近期原告李某、段某等53人均为报名培训班家长,通过朋友介绍等报名了某培训机构,培训机构经营不善,拖欠课时费和劳务费。 53名家长和3位培训机构老师诉至法院,希望通过诉讼的方式讨回剩余课时费或劳务费。面对群体性纠纷,夏庄法庭迅速启动府院联动机制,联合城阳区流亭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成立专项调解小组,由经验丰富的金牌调解员牵头负责,分两批次进行调解。
此次集中调解的主要案件均涉及某少儿培训机构突然停业引发的课时费退还纠纷,单案金额从800元至9750元不等。针对案件事实清晰、诉求集中的特点,夏庄法庭与城阳区流亭街道调解中心联合组建“法官+调解员”专项调解团队,提前通过电话、微信群与家长代表及机构负责人对接,梳理课程合同、剩余课时等关键证据,制定“分类调解、批量处理”方案。夏庄法庭工作人员凭借多年调解经验,第一时间收集家长们的合同、缴费凭证及剩余课时证明,并分类整理涉案金额,发现纠纷主要集中在三类:大额预付(5000元以上)、中等课时包(2000-5000元)和小额短期课程(2000元以下)。同时,单独约谈机构负责人,明确告知其法律义务及拒不履行的后果,为后续调解奠定基础。
调解过程中,部分家长情绪激动,坚持要求一次性全额退款,法院采取“背对背”调解策略,一方面向家长释法明理:“走诉讼程序周期长,调解可以更快拿回部分款项”;另一方面向机构负责人施压:“分期履行虽能缓解压力,但必须提供担保,否则将面临强制执行。”经过多轮协商,双方态度逐渐缓和。针对家长的不同诉求,进行量身定制调解方案:对经济困难的家庭,争取优先退还款项;对金额较小的案件,促成当场现金支付;对机构资金周转问题,设计分期履行计划。调解现场法官逐案审核证据材料,明确法律适用标准;调解员分组与家长核对课时明细,同步向机构负责人释明违约责任。最终,56件案件达成二被告承担连带还款责任,首批24471元已经履行,剩余款项已达成调解协议,按照协议分期履行,全程仅用五个小时。
夏庄法庭联合流亭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促成此次集中调解行动是基层法庭创新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既彰显了非诉解纷机制的成本优势,更体现了司法为民的温度与担当,实现了矛盾纠纷就地化解、源头治理,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更加彰显了夏庄法庭以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用法律武器维护公民权益。该工作模式便利了诉讼,能够高效解决纠纷,提升审判效率,体现了流亭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贴近群众、服务民生”的实践特色。(周世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