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冷暖。
2021年8月,《“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明确提出了实现更加充分和高质量就业的目标。
2024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进一步强调了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总体要求与关键措施。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延续了“就业优先”的政策基调,加快构建高质量就业新格局。
方向更加明确,目标更加坚定,任务愈发艰巨,人社部门稳就业、惠民生、促发展的脚步亦从未停歇。近年来,甘肃省嘉峪关市人社局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理念,坚决扛稳就业工作政治责任,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使命感,统筹谋划,高位推进,促进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为打好“十四五”收官之战注入了强劲动能。
一、政策润物无声,让幸福“看得见”
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贯彻落实中央、省级一揽子增量政策,根据嘉峪关市实际,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措施,构建起覆盖广泛、针对性强的政策支持体系,织密就业服务网络,为就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使高质量发展的过程真正成为就业提质扩容的过程。
加大对党中央、国务院和人社部关于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稳岗返还以及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就业支持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力度,出台《嘉峪关市关于进一步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工作措施》《嘉峪关市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促就业行动实施方案》《嘉峪关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重点任务落实措施》等,从稳岗就业到用工保障,从技能提升到人才培养,从拓宽就业渠道到支持各类主体减负增效,一项项政策措施精准对接广大劳动者和企业的需求和期盼。“十四五”期间,通过“直补快办”“免申即享”等方式发放稳岗返还资金7730.75万元、技能提升补贴1689.2万元、创业担保贷款2.35亿元,兑现公益性岗位补贴8886.93万元,让政策红利真正惠及企业和个人。
持续优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向基层延伸,建立“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和零工市场,加速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依托31个社区就业公共服务平台,为户籍地、参保地、常住地居民提供无差别就业公共服务。通过“三员”联动机制,贯通辖区内的政策宣传、职业介绍、用工推介和技能需求等就业服务链条,不断提升就业公共服务质效。累计城镇新增就业2.81万人,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劳动者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持续增强。
二、服务精准多样,让幸福“稳得住”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在直播间为大家送岗位、送政策,有需要的朋友一定不能错过哦……”“脱下戎装,职引未来……”“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退役军人专场”“大中城市联合专场”……各类直播带岗云端上新,招聘直播间气氛活跃,每场观看量超过1.5万人次。
招聘不掉线,服务不断档。通过不断创新就业服务新模式,搭建起以“嘉峪关人才网”“雄关招聘汇”“嘉峪关在线网”以及雄关周末报为矩阵的用工求职线上供需平台,织密家门口就业服务网点,打破求职招聘信息壁垒,实现了求职与招聘的精准对接。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职引未来 筑梦青春”等一系列重点群体就业促进行动,创新推出“人社局长直播带岗”“夜市招聘”“社区招聘”等特色招聘活动,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每年举办各类招聘会不少于50场,超1000家次用工单位进场招聘,助力4000多人实现上岗就业。
刘珊珊是一名应届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她通过参加线上招聘进入甘肃嘉恒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上班。“很高兴能够通过嘉峪关市人社局的线上招聘服务在家门口找到工作,待遇也不错,家里人很满意。”珊珊高兴地说。
重点群体稳,则就业大局稳。近年来,嘉峪关市持续实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强化“1131”实名制精准就业服务,全周期对接帮扶。深挖岗位潜力,协调争取“三支一扶”招聘指标,大范围征集高质量就业见习岗位,加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力度,组织基层项目人员专项定向招聘,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到基层建功立业。严格落实困难高校毕业生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政策,让每位毕业生的求职征途都有灯塔护航,全市登记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超90%。
如果说大学生就业是民生保障的关键,那些年龄偏大、技能偏低和灵活就业的人群则是就业保障的底线。嘉峪关市积极拓展公益性岗位,4663人通过公益性岗位实现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完善主动响应服务机制,抢抓春节返乡回流窗口期,为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职业规划、岗位推介等“一站式”服务,保障农民工有序返岗务工;开展就业“互保共促”“东西部劳务协作”等专项行动,强化工业园区就近就地劳动力输转能力,培育新兴产业领域就业增长点,有序做好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年均输转富余劳动力超6000人,切实推动全体劳动者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培训提质增效,让幸福“行得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嘉峪关市不断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方式,引导企业参与,着力提高培训层次,提升培训针对性有效性,支持劳动者以一技之长创造美好前程,实现技能就业、技能成才、技能增收。
聚焦重点企业用工实际和劳动者培训需求意愿,围绕全市产业发展布局和新业态强化产训对接,联合职业培训机构,持续开展订单式、嵌入式免费技能培训活动,让劳动者在实践中提升技能水平。创新服务方式,把培训课堂开在车间、办在田间,采取下乡上门服务方式,开展工、农业实用技能培训,让技能增收的路越来越敞亮。延伸培训后就业服务链,跟踪服务就近推荐就业,实现技能提升与岗位对接“双促进”。“十四五”期间,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9.95万人次,拨付技能培训补贴6274. 30万元,有效提升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
“幸好有针对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帮我打开了思路,开阔了眼界,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吴先生原是一名企业下岗职工,通过人社局官网发布的培训公告,报名参加了电商直播创业培训,顺利开启互联网直播创业生涯,成功实现了自我价值。
一技成则天下行,匠心聚则百业兴。在关注个人发展的同时,嘉峪关市更加注重激发企业培育技能人才的积极性,持续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制度,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鼓励企业自主评价技能人才,积极打造“雄关工匠”品牌,评选“雄关工匠”20人,创建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8个,各层次技能人才资源总量超3.14万人。
四、保障坚实有力,让幸福“靠得实”
一份工资,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一份生活的保障。近年来,嘉峪关市持续加大治理欠薪力度,以抓源头、常预防、治未病为工作重点,持续细化欠薪治理路径,围绕“五项制度”落实,提前发现、预防风险、动态核查纠偏、精准源头治理。健全完善部门联动和案件协查机制,构建“线索移交—联合处置—动态反馈”全闭环管理体系,畅通维权渠道,从严从快处置欠薪案件。全市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连续5年被评为甘肃省A 级,农民工欠薪投诉案件结案率和清欠率均达到100%,全市劳动关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不断升级。
2025年4月14日,网友尹某反映在嘉峪关市、玉门市、肃南县等多个工地务工被拖欠工资63193元,多次追讨无果。嘉峪关市人社局接诉即办,第一时间组织工作人员开展调查。该案件责任主体分散、跨区域协调复杂,办理难度较大,工作人员从错综复杂的用工关系中抽丝剥茧,仔细查询工资发放记录,逐一串联比对尹某分散在不同县市的务工记录,精准锁定欠薪发生地,与包工头王某进行协商。
经过四天的不懈努力,双方最终促成工资核算确认,王某全额支付尹某及工友64371元工资。拿到辛苦钱的尹某,激动不已,特意给工作人员发来感谢短信。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该欠薪案件按属地原则应由玉门、肃南人社部门处理,但嘉峪关市人社部门始终秉持“群众利益无小事”,首接首办、协调联动、高效处置,用实际行动诠释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
与此同时,做好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兜底维权保障,坚持劳动争议慎裁多调,柔性调处劳资矛盾纠纷,充分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调解作用,推动案件应调尽调。紧抓案前、立案、开庭前、庭审中、庭审后、结案后六个时间节点,推动快立、快审、快裁,加大案件调处力度。推动裁审衔接,加强与法院数据信息互通,建立“仲裁+监察”协同机制,合力接访调处,联合法律宣传、法治体检等,大幅提升化解劳动纠纷效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长期保持在90%以上,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
就业畅则民心顺,就业稳则民心安。下一步,嘉峪关市人社部门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不动摇,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动能,以优质服务提升满意度,以权益保障筑牢安全感。以攻坚克难的决心、久久为功的韧劲,让稳定和扩大就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筑牢基石。(杨雯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