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无论是街边小店还是社区超市,收款码都已成为常见的支付工具,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与交易。然而,这一便捷的支付方式,却被不法分子盯上,沦为了他们实施诈骗和洗钱的“得力帮凶”。
假如有人跟你说,要借你的收款码,称只是临时套个现,并会支付一定的报酬,你借不借?答案是不能借。
近期,浙江省兰溪市公安局根据电诈案件受害人资金流水进行分析研判,发现辖区一商户存在可疑进账。经调查和讯问,商户老板王某涉嫌非法出租银行账户。据王某交代,今年四月份,一名中年男子来到王某经营的小超市买烟,后提出借用其收款码帮忙套现,承诺支付千分之六的手续费作为报酬。王某听后,认为自己不用花一分钱成本,就能净赚一百多块,便欣然答应了对方的要求。
之后,该男子多次以同样的方式来到王某的商店进行转账操作。后王某的收款账户因频繁大额交易受到限制后,还怂恿其他店家一同参与进来,直至公安机关一举将王某等人抓获。
通过对案件线索的进一步深挖研判,兰溪警方顺藤摸瓜,成功抓获这名借用收款码套现的嫌疑人何某。据何某交代,自己前往不同商家借用商户收款二维码进行洗钱操作,还发展众多下线。在兰溪公安缜密侦查和精准打击下,成功摧毁一个长期盘踞在本地的洗钱犯罪团伙。此次行动依法处理嫌疑人11名,公安机关将继续深挖扩线,案件正进一步侦办中。
出借支付宝、微信收款码“躺着”赚钱?真有这样的“好事”吗?这叫“跑分”,是一种洗钱行为,属于违法犯罪。
一、诈骗团伙的“糖衣炮弹”:看似无害,实则致命
在这起案件中,诈骗分子以“不影响经营”“有报酬”等话术,诱骗王某交出收款码。他们利用商户的收款码接收受害人的被骗资金,再通过层层转账洗白赃款。而王某则因贪图“佣金”,一步步沦为犯罪分子的“工具人”。
类似的诈骗话术还包括:
“帮忙走个账,给你高额返利”
“只是短期借用,不会影响你的生意”
“我们是大公司,资金流水正规”
这些看似“无害”的承诺,实则是诈骗团伙精心设计的陷阱。一旦商户同意出租收款码,就可能成为诈骗链条上的关键一环,最终难逃法律制裁。
二、收款码=银行账户!出租出借=助纣为虐
很多人误以为收款码只是“收钱工具”,但实际上,收款码绑定了个人或商户的银行账户,等同于金融账户。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
明知或应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仍提供支付结算帮助的,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帮信罪)。
协助转移、隐匿犯罪所得的,可能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最高可判7年有期徒刑!
本案中商户老板王某最终因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王某的案件并非个例。近年来,全国已发生多起因出租收款码、银行卡、支付宝等支付工具而被判刑的案例。诈骗分子正是利用普通人对法律的无知,诱骗他们成为“洗钱工具”。
三、如何防范?牢记3点,远离诈骗陷阱
1. 收款码严禁出租、出借、出售
无论是微信、支付宝还是银行收款码,都绑定了个人身份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轻则账户冻结,重则承担刑事责任。
2. 警惕“高额佣金”“轻松赚钱”骗局
天上不会掉馅饼!任何承诺“躺着赚钱”“无风险高回报”的兼职,极可能是诈骗。
3. 发现异常,立即报警
如果发现自己的收款码被他人利用,或账户出现不明资金流入,应立即冻结账户并报警,避免成为犯罪“替罪羊”。
四、警示:法律红线不可越,莫因小利毁一生
王某的案件给所有商户和个人敲响了警钟:出租收款码=助纣为虐!诈骗分子正是利用普通人的侥幸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犯罪帮凶。
法律不会因为“不知情”而免于处罚!一旦涉案,轻则影响征信,重则面临牢狱之灾。与其事后追悔莫及,不如从一开始就守住底线,拒绝任何非法资金交易。
结语:守护资金安全,从拒绝出租收款码开始。
在数字经济时代,支付工具的便利性也让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每个人都应提高警惕,不轻信“高额回报”诱惑,不随意出借个人账户,避免沦为诈骗分子的“工具”。
记住:收款码=银行账户,严禁出租!“轻松赚钱”=诈骗陷阱,别上当!发现异常,立即报警,保护自己!(张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