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新闻
2025 04/30 15:29:13

安徽滁州市信用办信用修复助企“诚”风破浪

字体:

信用贷款审批受限、信用评级下调……背负不良信用的企业,“失信”的烙印是否会成为其重返市场的“拦路虎”?在安徽,不断完善的信用修复制度体系助力企业重焕生机。

“没想到外地的行政处罚记录竟能在家门口修复!‘信用修复专窗’一站式办理,真便捷!”近日,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陆航通物流有限公司经办人李连通过“信用中国”网站,查询到更新后的企业信用报告,不由得喜出望外。

2025年2月20日,定远县陆航通物流有限公司经办人李连联系滁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以下简称“滁州市信用办”),反映企业在上海、江苏等地有行政处罚10余条,咨询如何办理信用修复。

被处罚的企业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后,可申请信用修复:完全履行行政处罚决定规定的义务,纠正违法行为;达到最短公示期限;公开作出信用承诺。

安徽省滁州市信用办了解情况后,分头行动,对该企业在省内受到的行政处罚,请相关部门协助查询相关材料,即查即办即审;对企业在省外受到的行政处罚,向上海市信息中心、江苏省昆山市交通局发送协助函;对未满修复期限的行政处罚,工作人员打印修复委托书和承诺书,让企业盖章并留下联系方式,在满足时限后,协助企业提交修复申请。4月15日,滁州市信用办指导该企业完成全部行政处罚信息修复。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企业经营的基础,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已成为现实。去年,中央依法治国办在安徽省开展法治督察时提出,由于部门之间信息互通、区域之间协同不够,失信惩戒和信用修复制度体系有待完善。

问题是工作的导向,如何“答题”考验着相关部门的智慧。

安徽省委依法治省办拧紧责任链条,压紧压实督察整改政治责任。省发展改革委联合相关部门印发《安徽省信用修复“一件事”实施方案(试行)》,积极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打造“一次办成”、修复结果“充分共享”的信用修复办理模式。在信息技术方面,强化系统支撑,升级改造省信用平台信用修复系统,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提升信用修复受理、审核效率;在修复结果共享方面,执行统一数据标准,完善信用修复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明确在“信用中国”网站、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共享信用修复结果信息,并实现“重大税收违法失信主体”“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2类严重失信主体名单信息,通过“信用中国”网站统一办理信用修复。

信用修复不是“开绿灯”,而是给主动纠错的企业一个“重生机会”。为更好回应经营主体关切,安徽省不断优化信用修复办理流程。拓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安徽)与全省信用门户信用修复结果联动范围,对市场监管领域仅为警告类的行政处罚,经营主体在“信用中国(安徽)”网站申请信用修复,无需提交任何材料,申请后系统会自动审核,切实提升信用修复便利度。

在完善失信惩戒制度方面,陆续出台《安徽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安徽省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行动方案》,并起草《安徽省失信惩戒措施清单(2025年版征求意见稿)》。

随着一条条信用修复记录的持续更新,诚信经营的市场新风正在江淮大地涌动,为安徽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全省城市信用监测排名全面提升,根据国家信用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期城市信用排名,合肥市在全国36个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中位居第一位,14个市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位居前70位,数量全国第一。(周莹莹 程志)

【责任编辑 -朱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