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这片离天空最近的土地上,“绿色格聂”公益诉讼检察室的检察干警们如同高原上的格桑花,扎根雪域,以“检察蓝”守护“生态绿”“文化红”和“民生金”,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公益诉讼检察人的温度与担当。从千年古寺到虫草山巅,从古树参天到历史遗迹,他们以法为盾,为高原的文化遗产、生态环境和民生安全构筑起坚实的司法屏障。
古树名木的守护网:构筑生态保护的法治屏障。古树名木是具有生命力的“绿色文物”,在维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森林资源的瑰宝,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伟大见证。在甲洼镇向阳寺,3株树龄超过500年的省一级古树虬枝苍劲,它们如同绿色的“活化石”、会呼吸的“编年史”,是一代又一代人嬉笑打闹、纳凉闲聊的“避风港”,承载着甲洼镇群众的乡愁记忆,对当地生态平衡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在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下,这些“绿色化石”岌岌可危,急需保护。
“绿色格聂”公益诉讼检察室的检察干警们闻讯而动,联合林草局实地勘验、走访群众,在精准掌握古树相关情况后,一份份检察建议直指保护管理漏洞,要求相关部门压实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责任,推动建立古树名木长效保护机制……此外,检察干警们还联合甲洼镇政府开展普法宣传,向当地农牧民群众普及古树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引导群众参与古树的日常保护之中。当群众接过宣传手册,“人人都是古树卫士”的理念正汇聚成古树名木保护的磅礴力量。
文物瑰宝的守护者:让历史永续传承。“文物,是岁月的低语,历史的见证,用法治方式守护好理塘的文物,检察机关责无旁贷……”“绿色格聂”公益诉讼检察室的检察干警如是说道。在理塘,芒康古居、佳仁古屋、向阳寺、郭东古碉等六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曾是岁月长河中的沉默见证者,然而标识缺失、消防隐患、保护措施不足等问题,一度让这些“活历史”面临消逝风险。“绿色格聂”公益诉讼检察室迅速行动,深入实地调研,查阅档案、走访座谈,精准锁定问题症结。秉持“检察监督+行政履职”的协同理念,理塘县检察院与文旅、乡镇等部门联动发力,推动文物保护单位标识补齐、消防设施升级、管理制度完善。如今,这些承载着民族记忆的瑰宝,在法治护航下重新焕发光彩。
虫草山上的安全卫士:为“淘金者”撑起生命之伞。每年四月下旬至六月中旬,近五万名虫草采集者进入平均海拔4500米的阿加沟、森根龙巴等十处虫草采集区。这里既是致富的希望之地,也是雷电灾害高危区域。
曲登乡的扎西拉姆至今难忘那惊魂一刻:“有一回,我正在山上找虫草,突然乌云密布,紧接着就是电闪雷鸣。我当时吓得腿都软了,周围又没有可以躲避的地方,只能拼命往山下跑。那种感觉,就像死神在后面追着我,太可怕了……” 这样的经历是许多采集者挥之不去的阴影。
民有所呼,检有所应。“绿色格聂”公益诉讼检察室的检察干警们发现这一线索后,立即行动,联合应急、气象等部门深入虫草采集区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引入专业评估锁定隐患点,并组织召开磋商会与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商对策“安装防雷设施,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成为共识。为进一步落实相关工作,“绿色格聂”公益诉讼检察室的检察官还将相关情况向县政府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详细汇报,推动避雷设施安装纳入全县应急系统建设。“感谢检察院的同志,你们真是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以后再去采虫草,心里就踏实多了。”群众甲他激动地说。群众的认可,是对检察工作最温暖的褒奖。未来,“绿色格聂”公益诉讼检察室的干警们将继续紧盯安全生产问题,让“高原馈赠”真正成为致富的源泉。
从文物到山林,从民生到生态,“绿色格聂”公益诉讼检察室始终扎根高原,以法治之笔书写守护篇章。他们用脚步丈量责任,用行动诠释担当,让理塘的绿水青山、文化根脉、群众笑颜始终鲜活如初。(唐辉 丽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