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民警在地头就把问题解决,要不今天我这‘理’就变成‘罚’了!”宁夏银川市永宁县李俊镇雷台村村民强某某望着重新畅通的农耕通道,黝黑的脸上露出释然的笑容。
在黄河李俊段仁存渡口的农田旁,一场因林带浇灌引发的通行纠纷日前得到圆满解决。永宁县公安局李俊派出所通过创新的“背包警务”+“同坐一张桌共解一件事”工作法,仅用半天时间就促使施工方与村民达成和解,生动展现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治理中的实践成效。
4月15日上午,李俊派出所接警称仁存渡口发生涉农纠纷。民警迅速赶赴现场,及时将因绿化带浇灌封路产生冲突的施工方与村民强某某分开。经查,强某某驾驶三轮电动车欲强行通过封闭浇灌路段,双方因情绪失控发生肢体接触。民警在田间地头架起“流动调解工作站”,通过“背对背”情绪疏导与“面对面”沟通协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过激行为进行教育,最终促使双方达成谅解:施工方开辟临时农耕通道,强某某承认堵路行为不当。
“这起纠纷快速化解,得益于我们针对农忙时节专门建立的‘移动调解机制’。”李俊派出所所长常金平介绍,派出所立足农业重镇实际,将调解阵地前移至生产一线。警务背包配备执法记录仪、调解台账和普法资料,实现“接警即调解、处警即普法”。截至目前,通过该机制已成功化解13起涉农纠纷,调解成功率保持100%。
如今,“背包警务进田间,矛盾化解在源头”已成为当地乡村治理新常态,通过把调解室搬到地头、把普法课开在村口,有效维护了春耕秋收期间的社会稳定。(王旭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