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新闻
2025 04/11 10:51:16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赡养纠纷高效化解 婆媳矛盾温情破冰

字体:

网格员杨某在走访中发现,村民陆某一家因赡养费问题引发激烈冲突:儿媳张某与婆婆王某因琐事争执升级,张某推搡公公致其轻伤,王某更因绝望产生轻生念头。杨某迅速介入,倾听双方诉求,在初步疏导双方情绪后,将情况上报至村调委会。村调委联合网格员杨某、村妇联主席黄某组成调解小组开展调解。调解员以民法典、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依据,结合《村规民约》,从法律责任、家庭伦理及亲情修复多角度疏导双方。一方面指出王某在沟通中的不当言行,另一方面严肃批评张某未履行赡养义务的错误,并通过身边案例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经调解,张某当场向公婆道歉,承诺承担赡养责任;王某亦反省自身行为,同意协助照料孙辈、分担家务。这场剑拔弩张的家庭矛盾,在“四级七天”调解机制的高效运作下,仅经网格员与村调委会两个层级便得以圆满化解,婆媳关系重归和睦。

【案例调处适用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67条:“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第1043条:“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 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4条:“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第24条:“赡养人、扶养人不履行赡养、扶养义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老年人组织或者赡养人、扶养人所在单位应当督促其履行。”

【案例评析】

本案是“四级七天”调解法在基层治理中高效运用的典型范例。首先,调解机制的层级性与时效性凸显优势,网格员第一时间介入排查,村调委会迅速响应,通过“小事不出村”的层级化解模式,避免矛盾升级。其次,调解过程注重法理与情理结合,既以民法典、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赡养义务的法律边界,又以《村规民约》和亲情伦理唤醒当事人的家庭责任,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此外,针对赡养纠纷的复杂性,调解小组从经济、情感、生活照料等多维度提出解决方案,最终促成婆媳和解。此案不仅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更通过调解修复了家庭关系,彰显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邱丹丹 王少伟 )

【责任编辑 -樘嘉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