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小区依法治理试点工作方案》,紧紧围绕“一核三治”总体要求,结合地方实际,以“吉祥家文化”为底色,以“微网实格”为抓手,走出吉祥小区依法治理新路径。
精“网”强基,在精确感知末端民情中夯实法治基础。依托微网实格精确掌握小区民情,全力构建“以人定格、以格定责、服务到格”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新路径。“一格双长”理家务,将小区划分为5个分区,择优确认5名楼栋长,选择“人熟地熟事熟”网格员5名,开启“一格双长”(楼栋长+网格员)治理模式。“听音黑板”汇家话,以小黑板的形式展现“问题墙+回音壁+法治宣传角”。深化“网格吹哨我报到”机制,推行“群众点单、网格员下单、各站办所接单”工作模式,实现群众“出题”、社区“答题”、群众“打分”的良性互动。“民情档案”建家谱,依托网格化管理平台,小区底数实现镇、小区、网格员三级数据互通,通过平台汇聚基础信息、事件问题、例行工作等数据资源,及时预警各类矛盾风险,实现可视化图表呈现和预警信息实时推送,不断提高治理数字化水平。
强“网”增效,在切实化解末端民忧中激发法治活力。加强小区“微网实格”的法治化阵地、人员、服务建设、培育和提升工作,有效激发基层治理活力。特色阵地“正家风”,以群众议事厅、无忧法治苑,人大代表联络站、网格服务站等为载体,常态化开展意见收集、志愿服务、走访宣传、矛盾纠纷调解等活动,确保社情民意第一时间反馈解决、邻里矛盾第一时间协调化解、政策法规第一时间宣传到人。提升能力“厚家底”,将网格员法治素养提升纳入“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的重点内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县司法局+专业律师团队+网格员”的法律知识培训,打造“网格员+法律明白人”双重身份,发挥“网格员+法律顾问+学法用法示范户”三种作用,带动身边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五格共治“建家园”,根据区域特色,打造“环境提升型”一格、“儿童友好型”二格、“老年友好型”三格、“共同发展型”四格和“民族大团结”五格,根据主题整合工作内容,集中解决各网格内面临的治理难题和群众服务难点,不断提高服务治理效能。
沉“网”赋能,在有效回应末端民需中积蓄法治能量。以党的领导为核心,聚合各类资源力量,补齐小区依法治理组织建设、制度机制等方面短板。组织领导下沉“塑家魂”,镇党委政府牵头成立吉祥小区依法治理试点建设领导小组,以“党支部+红色业委会+群众代表”为基础,成立网格党组织5个,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下的一格双长作用,为建设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专业人才下沉“建家塾”,整合法律顾问、司法所、派出所、无忧法治苑、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网格员等法治机构和小区法律人才,每个月开展“吉祥说法”微讲堂,重点围绕基层治理日常矛盾、群众身边的法律事件,以案述法拉近群众与法治的距离。多元化下沉“话家常”,将2名驻村干部、1名派出所民警、1名义务消防员、1名村医、1名法律顾问、5名网格员、17名党员、128名志愿者、1名监督员充实到小区依法治理队伍,定期开展志愿服务、入户走访和收集民情意见等行动。
与“网”同频,在不断聚合末端民力中推动法治见效。通过提升小区法治氛围、开展特色普法活动等方式,营造出门见法、休闲学法的良好氛围。建好普法巷子“优家景”,聚焦小区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建成独具特色的法治文化巷子1条,充分采纳居民意见,对巷子内容“网格管理+动态更新”,探索“法”与“景”融合新形式,使法治观念“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群众日常生活中。建好普法驿站“扩家系”,选取群众休闲集会、人员集中的商家店铺等载体,通过摆放各类法治宣传读本等方式打造“普法驿站”,以点带面、逐步推广,拓宽学法渠道,让小区群众在“唠家常”和休闲娱乐中学法,在潜移默化中懂法。做好普法活动“传家话”,围绕每月普法宣传重点,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工作开展主题法治宣传活动,发动网格员、法治专业人才、律师团队等力量下沉开展组团式法治服务、宣传和律师接待等行动,提升群众法治素养。(梁万寿 耿玉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