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新闻
2025 04/08 19:10:15

内蒙古牙克石市公安局巴林派出所:斩断电诈黑手,守护群众的“钱袋子”

字体:

“您必须在两小时内向该银行卡转账,否则无法放款,并且我司将会立案依法起诉!”2025年3月25日21时许,一通来自“某金融客服”的电话让艾女士的手止不住颤抖。屏幕上的借贷APP显示“20000元已到账”,但转账按钮却始终冻结成刺眼的红色。这场精心策划的诈骗陷阱,在内蒙古牙克石市公安局巴林派出所民警争分夺秒的努力下,最终被拆解,化身为一场扣人心弦的反诈骗实战演练。

精准预警:一条短信牵出“定制化”诈骗陷阱

当天晚上,艾女士手机突然震动,一条来自“10681185600091”开头的虚拟号码短信精准击中她的焦虑:“【某金融】您的信用较好,为您提额至176000元,点击链接立即申请!”急需资金周转的她点开链接,下载的“某金融”APP竟与正版如出一辙。在完成身份证、银行卡信息录入并签订电子合同后,“到账通知”如约而至,但随之而来的“银行卡异常需缴纳解冻金”提示,却让这个精心编织的骗局露出马脚。

图片 1.png

 极限营救:民警与骗子展开“隔空对决”

21时30分许,巴林派出所警铃大作。反诈预警平台发出刺目红光:辖区居民艾女士正在遭遇贷款类诈骗!值班民警吴云瑞抓起电话连续拨打,却被持续占线的提示音急得满头大汗。电话那头,诈骗分子正冒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工作人员,要求艾女士立即转账验证还款能力。

这是典型的“双簧戏”诈骗!民警吴云瑞当机立断,带领同事赶往艾女士家中。途中不断尝试视频连线,却发现艾女士已被诱导开启屏幕共享。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当民警火速到达艾女士家时,艾女士正在向亲戚发送借款信息,手机界面停留在转账验证码输入页面,距离“确认转账”按钮仅剩几厘米。吴云瑞迅速夺下手机,大声喝止:“这是诈骗!”

教科书式劝阻:三招击碎“完美骗局”

“您看看这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红头文件,公章位置是不是有错位?”民警迅速展示同类诈骗案例中的伪造公文,展示在艾女士眼前。当艾女士看到文件编号相同时,瞳孔猛地收缩,“它们两个一模一样!”民警随后让艾女士点开国家反诈中心数据平台,屏幕上跳出的“涉诈网址封堵记录”让虚假APP无所遁形。经劝告,所谓“20000元放款”不过是虚拟数字游戏,艾女士不由心中一惊。

警银联动:织就全民反诈天网

这场惊心动魄的拦截背后,是科技赋能的精准预警与人工干预的完美配合。办案民警指出,尽管该虚假APP通过伪造人脸识别环节绕过了多重验证,但最终未能逃脱公安机关与金融机构共同建立的“涉诈账户紧急止付通道”的拦截。

 警方提醒:办理贷款务必认准正规金融机构,牢记“三不一多”原则——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如遇可疑情况,请立即拨打96110反诈专线咨询。(吴云瑞)

【责任编辑 -王华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