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人民法院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审判职能,发挥国家公园示范效应,持续释放司法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进一步筑牢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生态安全屏障。
一、深化司法协作,汇聚生态守护合力
强化与环武夷山国家公园兄弟单位、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管理局、县检察院、公安局、自然资源局、林业局、乡镇党委政府等部门的协调联动、深化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机制,汇聚合力,推动部门间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多元化格局,开展系列联合司法活动,座谈会召开2次、巡回审判1次、联合司法行动3次,与管理局共同查处一起非法穿越案件,并行政处罚1人。与福建省光泽法院开展联合生态修复补植复绿20余亩林地。
“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非法穿越问题协同治理座谈会”现场
2024年“6·5”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省林业局、市中院、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管理局、铅山县委、县公安局、法院、检察院、林业局、武夷山镇、英将乡、篁碧乡等多家单位在铅山召开“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非法穿越问题协同治理座谈会”,并就如何治理非法穿越问题在完善国家公园保护体制机制建设,发挥环境资源预防性司法作用,切实发挥案例警示教育作用等方面达成共识。
二、强化审判力量,提升案件质效
在审理环资案件办理过程中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积极督促被告人以劳务代偿、补植复绿、缴纳生态修复金等方式履行生态修复责任,实现环资案件打击、保护、修复有效衔接,整体效果显著提升。全年发出巡林令2份,法官监督巡林3次,悬挂鸟巢10余个,分发环资宣传手册300余份,督促被告人补植复绿85.9亩山林,被告人签署劳务代偿生态修复承诺书2份。
铅山县人民法院环资庭于案发地铅山县英将乡汉阳村村委会开展巡回审判
2024年4月份,环资庭就一起非法狩猎案件在案发地村委会开展巡回审判。被告人因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外围布设捕兽夹,而捕获一只“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保护野生动物小麂并食用。庭审过程中,陈某某对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和罪名均没有异议,自愿认罪认罚,并对自己的行为深深懊悔并服判息诉。庭后,主动与铅山法院签署劳务代偿生态修复承诺书,将通过悬挂鸟巢、巡山护林、防火宣传等劳务代偿的方式参与当地生态保护工作。庭审后,主审法官向旁听人员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宣传,呼吁共同守护国家公园的绿水青山。当地40余名镇村干部及群众旁听庭审。
三、立足区域优势,护航河红茶生态发展
组织系列“司法巡茶”活动,有力守护河红茶产业有序健康发展,着力解决毁林种茶、毁田种茶、茶品牌保护等问题。设立“司法巡茶”人大代表联络站,建立法庭与人大代表的连接通道,直接倾听代表意见,收集群众诉求,提供优质的司法服务。与武夷山镇综合执法队开展联合活动,围绕茶产业发展所带来的人地矛盾、动植物保护问题,向茶企、茶农宣讲法律政策,分发宣传册200余份,从思想上筑牢茶产业绿色发展意识。与检察院联合巡查英将乡高山茶园,听取茶园生态保护举措,巡视茶园水土保护、动植物保护等情况。
环资庭干警与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管理局工作人员走进茶山向采茶村民讲解生态保护法律知识
2024年4月份,法庭干警联合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管理局工作人员进行“巡茶”活动,向群众宣讲生态保护法律知识,并收集茶农意见建议。2024年全年共收集涉茶案件线索2起,成案1件,调解结案,为茶农追回茶叶款5万余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