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5日,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大河乡喇嘛湾村网格员邓某在日常走访时,排查出一起矛盾纠纷。喇嘛湾村村民王某雇佣同村村民刘某对其房屋进行打扫翻修,开工前两人已协商好劳务费用,但务工结束后王某却以费用太高为由,拒不支付刘某劳务费用,刘某和王某就务工费用支付问题协商无果引发纠纷。
网格员邓某在现场查看房屋打扫翻修情况后,立即联系当事人双方进行调解。调解过程中,刘某表示自己在干活前就务工费用和王某进行了协商,且自己保质保量完成了房屋打扫翻修工作,也未出现质量瑕疵和工作失误,现要求王某按照约定支付自己务工费共计5000元。而王某则表示,虽然在开工前就已约定好务工费用,但在务工过程中,刘某干活较慢,导致工期延长,因此只愿意支付刘某2600元的务工费。刘某情绪激动,言语激烈,双方因务工费用问题僵持不下,调解一时陷入僵局。
为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网格员邓某立即向喇嘛湾村调委会报告。喇嘛湾村调委会在了解基本情况后,于2月16日召集刘某、王某进行现场调解,调解过程中,双方依旧各执一词,互不相让,5000元和 2600元仿佛两座难以逾越的高山,横亘在和解之路上。但调委会成员并未轻言放弃,他们耐心十足地倾听双方的诉求与苦衷,从邻里多年的情谊根基、村庄和谐稳定的大局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解。2月17日,调委会再次发力,组织二次调解。这一次,刘某的态度稍有松动,经过一夜的权衡利弊,他表示最低能够接受4600元,而王某却只愿意将价格微微上调至3000元,虽然差距略有缩小,但双方金额还是无法达成一致。调解再度陷入困境,村调委会果断决定上报大河乡综治中心。
2月18日,大河乡综治中心迅速响应,充分发挥“中心吹哨、部门报到”联动机制优势,邀请县法院法官、司法所、派出所工作人员对纠纷进行联合调解。调解过程中,调解人员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因势利导,教育引导王某主动承担责任;以“情”为切入点,引导双方当事人相互理解。2月19日,通过调解员讲法律、摆事实、讲道理,王某逐渐认识到自身错误,刘某也做出让步,双方达成支付协议并现场履行。至此,经过网格员、村调委会、乡综治中心的共同努力,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矛盾纠纷在5天内得到了圆满化解。
网格员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以其敏锐的洞察力第一时间捕捉矛盾,初步稳定局面;村调委会凭借对乡土人情的熟稔于心,深入调解,持续发力;乡镇综治中心整合司法、执法等专业资源,强势破冰,通过短短5天时间化干戈为玉帛,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升级,充分体现出“四级七天”调解法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中的重要价值。(贺志云 王少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