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新闻
2025 03/27 10:55:54

甘肃省文县舍书乡:用好陇南民事直说“1234” 工作法,敲开乡村幸福之门

字体:

近年来,舍书乡紧握甘肃省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这把“金钥匙”,将其深度融入基层党组织建设、群众服务创新、乡村治理优化以及社会和谐维护等各项工作中,主动创安主动创稳,不断创新完善机制,聚焦村民关心的村里事、邻里事、家里事,有效化解群众急难愁盼,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为和美乡村建设绘就了共建共享的生动画卷。

13.jpg

党建领航,构筑多元说事矩阵

各村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精心打造标准化说事室,依据村情实际敲定说事日,每月按时举办现场说事会。活动中,党员群众热情高涨、积极建言献策。同时,由包村领导、乡村干部、党员代表组建流动说事组,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针对各类实际问题开展现场“会诊”与协调解决。此外,充分借助村级微信群等线上平台,让群众随时随地能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反映问题,真正实现民事直说全天候“不打烊”。

案例一

在茹家村的民事直说议事现场,气氛热烈非凡。村民们忧心忡忡地反映,村里的油橄榄产业路因年久失修,多处破损,严重影响了油橄榄的运输和销售,迫切希望能进行修复,保障来年的收入。包村领导得知后,迅速向乡党委政府汇报,与村民事直说委员会共同商讨解决方案。乡政府高度重视,立即调来挖机支援。党员群众纷纷响应,踊跃参与。大家分工明确,干劲十足,现场尽管尘土飞扬,但大家齐心协力,挥洒汗水。经过数天不懈努力,原本坑洼不平的产业路焕然一新。看着修复好的产业路,村民们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这条产业路不仅是运输通道,更是大家增收致富的希望之路。此次修复工作,不仅改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也进一步增强了干群之间的凝聚力。

14.jpg

15.jpg

协同聚力,夯实治理组织根基

舍书乡积极探索创新,着力强化组织保障。将党员代表、乡贤、法律明白人、乡土人才等吸纳进民事直说委员会,构建司法所、派出所、平安法治中心与民事直说委员会多方联动、协同共治的工作格局。各部门与个人充分发挥自身专长,在矛盾调解中释法明理,在发展规划上建言献策,消除群众心中疑虑,群策群力把甘肃省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打造成集民意收集、问题解决、政策宣传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案例二

近日,在黄瓦村与红岩村的民事直说议事会上,多名返乡务工的群众提出,趁着现在大家都在家,希望组织人手修复村里的饮水水管。他们表示,等三四月份外出务工后,家中只剩老弱病残,修复水管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这一提议得到了广泛响应。两村迅速组织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开展水管维修工作。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大家手持工具,齐心协力拉水管、修管道。经过几天的维修,原本快要损坏的水管被修复如初,保障了村民日后的用水需求。

15.jpg

16.jpg

案例三

近期,板石村多名群众致电村委会反映,因天气原因,稻舍路出现落石侵占路面的情况,不仅阻碍交通,还对村民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安全隐患,急切希望村里能尽快清理道路。村委会迅速响应,板石村民事直说委员会第一时间将情况汇报至乡政府,并建议全乡各村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清理各自区域内的道路。乡政府即刻通知各村开展行动。第二天,板石村率先组织起党员干部志愿队,大家手持铁锹、推着小车、拿着扫帚,分工明确,干劲十足地投入到清理工作中。尽管有些路段工作难度大,但所有人都毫无怨言,经过大家的努力,路面上的落石被清理干净,道路恢复整洁。全乡其他各村也积极行动,完成了道路清理。如今,村民出行重归安全顺畅,大家纷纷为乡村两级的高效行动点赞。

17.jpg

18.jpg

流程优化,推动问题闭环解决

各村借助固定说事日接待、流动说事组走访、线上平台留言等多渠道广泛收集群众诉求与意见建议,安排专人进行梳理分类,建立详细台账,明确责任人和办理时限。一般性问题由村“两委”直接处理,复杂问题提交乡党委政府协调解决,并及时向群众反馈办理进度与结果,确保问题从发现到解决形成完整闭环,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

案例四

扎多山村的“千村千群”微信群是村民反映问题的便捷窗口。几位村民通过平台反馈,自家附近小水渠狭窄且脏污堵塞,排水受影响还散发异味,未硬化道路也已损坏,雨雪天湿滑,村民出行极易摔跤,日常生活十分不便。收到消息后,扎多山村的民事直说委员会与包村干部迅速行动,协同党员、志愿者第一时间到现场。他们带着专业工具,先清理水渠,挖出杂物污泥后反复冲洗,直至水流恢复畅通。紧接着,运来砂石、水泥等材料修路,党员带头搅拌、搬运,众人分工合作。通过大家的努力,道路焕然一新。

19.jpg

20.jpg

21.jpg

成效显著,激活乡村治理新动能

甘肃省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的深入实施,成功攻克了一批长期困扰群众的难题,众多矛盾纠纷被阻止在萌芽状态。在和美乡村创建进程中,群众踊跃建言献策,提出大量贴合当地实际的建设思路。这不仅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了群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密切了政府与群众的鱼水关系,还进一步提升了村“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毛文祥 吴雯 张广文)

【责任编辑 -樘嘉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