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新闻
2025 03/26 17:50:36

河南洛宁:警民同心解纷争,法治春风润乡村

字体:

一起林木纠纷的成功调解,彰显了河南洛宁公安基层治理的温度。近日,刘某与陈某因一车树木枝干发生争执,现场气氛一度紧张,长水派出所民警接警后迅速到场,通过耐心调解化解矛盾,避免了事态升级。

矛盾起于“柴火”,民警巧化干戈

日前,罗岭乡的刘某承包西寨村塬上集体土地后,砍伐了原有树木准备改种其他树种,而村民陈某认为“树木枝干细,刘某卖了也不值钱,想把枝干拉回家当柴火”。双方因枝干归属问题互不相让,同村其他村民也怀着同样的心理,在周围围观,矛盾一触即发。接到报警后,长水派出所民警迅速赶到现场,以法为据、以情动人,经过数小时耐心调解,最终促使双方握手言和,一场可能升级的群体性纠纷被成功化解在田间地头。

释法说理筑防线,定分止争护和谐

面对这起看似简单的“柴火之争”,民警敏锐地意识到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法律与情理冲突。纠纷调解中,民警将矛盾化解融入法治教育全过程。在了解到村委会承包合同中刘某砍伐的树木及枝干应归属其所有,立即在现场向村民解读法律条文,强调“即便是废弃树枝,未经允许擅自取用也可能构成侵占他人财产”,并立即将陈某和他的三轮摩托车带回派出所进行调查,其他原来也想拉树枝当柴火的村民便离开了现场。

法治思维厘清界限,柔性疏导以情暖心

法律讲清了,但村民的“心结”还需化解。长期扎根基层的社区民警杨宾宾深知,如果将陈某处理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只有真正化解双方的矛盾,把矛盾根源拔除,双方才能真正在以后的生活中和睦相处。因此,在将陈某带回派出所之后,社区民警杨宾宾与辅警老王一方面有理有据地对陈某讲述法律条文以及他将承担的后果,另一方面安抚刘某的情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希望他能够谅解陈某的行为。在杨所和老王历经3个小时的劝说下,陈某最终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十分后悔自己的行为,写下了检讨书,同时刘某也原谅了陈某的行为,写下了谅解书,还同意陈某将拉上车的木材拿回去当柴火用,双方握手言和。针对村民“惜物”传统与法律规定的冲突,民警巧妙引导刘某捐赠部分枝干,既彰显了法律刚性,又释放了道德温情。这种“法理情”交融的工作方法,让法治建设更具乡土亲和力。

法治思维是定分止争的“金钥匙”。这起纠纷的成功化解,民警没有简单“和稀泥”,而是通过厘清法律权属、阐明违法后果,让当事人心服口服。“只有把法理讲透,群众才能从‘争一口气’转向‘守一条理’。”所长金远远如是说道。

一枝一叶总关情,最是“枫”景润民心。长水派出所以法治为笔、以民意为墨,在长水镇的广袤田野间书写着基层治理的暖心答卷。(孟占国)


【责任编辑 -赵思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