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乐清西南部的北白象镇,是工业发达的工贸重镇。这里的外来务工人员已超过9.81万人,远超本地居民。新居民的涌入为北白象镇的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但也带来了巨大的治安挑战——流动人口众多,电诈警情逐年攀升。面对这一难题,北白象派出所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创新反诈工作方式,织密“宣传网”“拦截网”“守护网”,切实守护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全域覆盖,织密“宣传网”:反诈知识无处不在
北白象派出所立足工业重镇的特点,构建了“线上+线下”“常态+特色”的反诈宣传矩阵,确保反诈宣传“抬头可见、扫码可学、遇险能防”。
走在104国道上,沿街商铺的LED屏和电子警示牌上,昼夜滚动着“陌生链接切勿点”“刷单兼职要小心”等精炼的反诈标语,形成了一条绵延数公里的视觉警示带。每天,社区网格员微信群都会推送反诈短视频,以动态的方式向居民传递防诈知识。
针对不同群体,北白象派出所还推出了精准宣教活动。社区民警为老年人开设“银发防骗课堂”,为学生解密“游戏皮肤陷阱”,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薪资防诈实训”等互动讲座。每逢元宵灯会,派出所还设置了“谜语识骗”互动灯阵;在啤酒节上,打造了“警营夜市·反诈同行”主题摊位,通过游戏打卡让群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提升防诈能力。
精准预警,筑牢“拦截网”:全链条防控,守护每一分钱
北白象派出所构建了“预警-劝阻-止损-宣防”全链条防控体系,组建了一支由4名电话劝阻员和6名见面劝阻员组成的专业反诈队伍,形成了立体化的防控格局。
“那时候已经操作到最后确认环节了,FaceTime被陌生电话打断了,原来那几个陌生电话是你们的电话呀。”接待大厅里,林女士在得知自己差点被骗后,心有余悸地说道。去年,FaceTime诈骗盛行,电话劝阻员朱彤彤在接到指挥中心预警后,立即拨打了林女士的电话,但一直无法接通。为确保林女士的资金安全,朱彤彤迅速上报止付,并通过连续不断的电话成功打断了林女士与骗子的视频通话,及时阻止了诈骗。
电话劝阻员依托反诈大数据平台实时接收高风险预警指令,见面劝阻员则负责对事主进行面对面核实,确保其账户及信息安全。据统计,2024年全年,北白象派出所共接收反诈预警13263条,下发指令9856条,成功阻止45人受骗。
科技强警,夯实“守护网”:智慧+温度,打造反诈新模式
北白象派出所始终坚持“数字赋能、科技强警”的理念,践行“以人为本、服务为民”的宗旨,打造了“智慧+温度”双引擎反诈新模式。面对诈骗分子层出不穷的作案手段,派出所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构建了“黄金30分钟”止付机制,依托综合指挥室的智慧研判与精准调度,结合民辅警的快速响应与高效处置,全力守护群众财产安全。
“我的钱都回来了!”2023年初,陈女士在北白象派出所接待大厅激动地握着民警徐亦晨的手连连道谢。原来,民警徐亦晨在得知陈女士受骗后,迅速对其账户进行止付冻结,成功保住了陈女士账户中的127000元。2025年2月,辅警赵相国依托警网科技系统分析研判,成功找到被诈骗分子欺骗后删除信息的受害者,及时归还了其损失的20万元。去年4月,民警麻孙友连续劝阻一受骗女子10小时,最终成功打消了她向骗子转账的念头,挽回了128000元损失。
考虑到辖区内贵州籍新居民较多,北白象派出所还邀请贵州商会成员录制乡音反诈宣传口号,既为在外生活的新居民带来温暖,也让反诈宣传更加深入人心。此外,派出所依托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组织各村网格员走街入巷,为新登记暂住证的新居民送上反诈宣传宝典,打通了宣防的“最后一公里”。(林芸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