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新闻
2025 03/14 15:30:12

云南畹町边检站卡场分站执勤一队副队长岳希才:七年,他把青春献给祖国边陲

字体:

一张小床,两个文件柜,桌上叠放着几包速食粉丝……民警岳希才的宿舍整洁略显空旷。文件柜里放着一本厚厚的会议记录本,记录着他从警以来的点点滴滴和学习心得。打开一看,最近一页写着:34日出警,全员平安。

“成为移民管理警察,到底要面对什么?”

非法出入境、走私、跨国电诈……每当这些跨境违法犯罪活动出现,便是移民管理警察挺身而出的时刻。在我国西南地区,这类犯罪往往隐匿于山高路远的边境地带,隐蔽性强、侦破难度大,对民警的侦查打击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岳希才的故乡——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拥有长达约503.8公里的边境线,全部与缅甸接壤。驻守在这里的移民管理警察,要肩负更大的责任。

畹町边检站卡场分站驻守的卡场通道位于中缅S18号界桩旁,检查室紧挨着森林河谷。身为卡场分站执勤一队副队长,岳希才和其他同事一起,索性把家安在了通道。巡逻守卫、打击跨境违法犯罪,成为了他们日常工作中再平常不过的任务。 

图片5.jpg

“每次设伏堵卡,都是一场生与死的考验,这话一点都不假。”教导员谭志刚说,提起两人共同查处的案件,他至今记忆犹新。“走私分子从不敢在白天明目张胆地活动,几乎都是趁着夜黑风高的时候出来‘碰运气’。我和希才都是从原边防部队转隶过来的,执法执勤时,我们必须带着部队里练就的胆量和魄力。”

记得有一次临近春节,分站里一片祥和准备过节,岳希才却收到了一条紧急消息:一批缅甸黄牛近期将走私入境。他立即带领几名民警赶赴现场,设卡围堵。 

冬日的云岭边境,气温逼近零度。阴冷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身上,呼出的热气瞬间凝结成霜。“最难的就是冬季办案,外边太冷了,身上出的汗都粘在衣服上,结成了厚重的霜。我们一直守到脚麻发软,但仍不敢随意走动、发出一丝丝声响,怕被走私分子发觉。”岳希才说。

直到第二天凌晨两点,远处终于传来了细微的响动——走私分子赶着十余头黄牛,正打算神不知鬼不觉地越过边境线。岳希才和同事瞬间屏气凝神,安静地等待抓捕时机。“行动!”岳希才一声令下,埋伏已久的民警们如同猎豹般从灌木丛中跃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嫌疑人制服。

看着被制服的走私分子,岳希才和同事们终于松了一口气。他们互相拍了拍肩膀,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连续奋战两天一夜,我的头很痛,躺下时两只耳朵嗡嗡响。”这段记录写在嫌疑人归案后,是岳希才的工作常态。

自参加工作以来,岳希才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守岗位。仅2025年至今,他累计参与侦破非法出入境、走私等各类案件十余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十余名,为维护驻地边境安全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就是在这里长大的,我想为父母、为家乡做一些事”

时间回到2018年秋天,22岁的岳希才在家人的支持下,毅然选择参军。 

从云南警官学院毕业后,他成功考入武警云南省边防总队担任排长。不到一年,边防部队经历了从“军”到“警”的转变,岳希才也随之换上了警服,从一名武警战士,转变成一名移民管理警察。

面对山高路险、虫多泥泞的山区环境,许多年轻人都选择往外走,但岳希才却与众不同。他说:“我就是在这里长大的,我想为父母、为家乡做一些事。”

“相比之前,现在的执勤点已经好多了,从前都是样板房、睡大通铺,现在新建了抵边检查室,改建了宿舍,增配了空调、洗衣机、健身器材。”民警陈科全介绍到,“刚转改的时候,条件不好,想走的人早走了。”

特殊的地理位置与艰苦的周边环境,让卡场分站所管控的边境一线形势错综复杂。但岳希才和同事们凭借着那股执着与毅力,都一一克服了下来。有时间就去边境线上看看,有隐患就整改,大雨来了就避一避,太阳出来了又是新的开始。

“我们的驻守,少不了他们的支持”

同事们都说,岳副队总是有事争着干,这个热心细心,可亲可敬的年轻人,总是带给人温暖。

新警同事仍记得两人初次在办公室见面的场景:高高瘦瘦的岳希才微笑着把泡好的茶水递给她说:“小李,你刚来,基层条件艰苦些,你还适应吧?”

除了开展日常工作,岳希才还定期组织队里搞团建,逢年过节共同装点检查室,建个小菜园,烧个拿手菜,让大家聚在一起掏掏心窝子,作为队领导,96年的他虽然年纪轻,资历浅,但点点滴滴下来,岳希才也就成了同事心中信赖和认可的“岳副”了。 

图片7.jpg

岳希才深知,分站的工作,仅靠民辅警的力量远远不够,还需要群众的配合。于是,他利用自己通晓少数民族语言的优势,主动拉进与群众的距离,用真心拉近他们的真心。遇见村民,就问一句:今天吃饭了没?(么嘞,金嚎啊?)遇见菜农,就夸一句:您菜种的真不错!(么双旁建双带里滴!)时间久了,村民们也都认识了边检站这个傣族小伙。

为了提升宣传效果,岳希才还专门带领那些懂民族语言的民辅警走村串寨,将法律知识送到村民身边。无论是在卡场通道、集市上,还是村民家中,都能听到边检站民警用民族语言与群众亲切交流,拉近警民关系,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

一句句暖心的普法“好声音”传入村民耳中,不仅让法律知识浸润人心,更让村民感受到浓浓的关怀,心里暖洋洋的。 

图片8.jpg

“七年过得太快了,刚转改的时候我才二十二岁,现在都快三十了。”岳希才感慨道,问起他的愿望,他笑着说:“我的愿望是,大家每一次出警都平安,这个愿望今后应该也不会变了。”

【责任编辑 -张永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