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新闻
2025 03/10 16:32:24

柔肩撑起国门灯火 孤影长照山河无恙——警嫂田芳的“双岗”人生

字体:

当清水河口岸的探照灯刺破滇西南的夜色,临沧市某小区三楼的一盏台灯总在凌晨微微亮着——灯下是田芳佝偻着背核对药单的身影,手边是待签字的家长通知书,手机里循环播放着丈夫执勤间隙发来的10秒语音。这位警嫂的十五年光阴,被切割成数以万计的碎片:凌晨两点背着高烧儿子狂奔急诊室的喘息声,产房里攥紧床单时牙齿咬破嘴唇的血腥味,暴雨天骑车送孩子上学时摔在泥泞里的钝痛……每一片都折射着戍边人背后的生命重量。

微信图片_20250307191402.jpg

“妈妈,爸爸的岗哨能看到我的小熊台灯吗?”五岁小儿子的呓语让田芳熨烫警服的手顿了顿。这个被戏称为“三头六臂”的女人,手机备忘录里躺着27个定时提醒:6:15送孩子上学、9:00远程问诊公公的降压药、14:30代取丈夫的立功喜报、17:40组织警属缝制冰袖……2023年冬至那夜,她背着40度高烧的孩子在急诊室奔走时,羽绒服拉链生生刮破了手腕,却在次日视频时将伤痕藏在丈夫最爱的红毛衣下。“界碑前的戍守国门和孩子的退烧贴,总得有个先后。”她对着镜中早生的华发轻笑,把止痛膏药悄悄贴在后腰。

2021年边境疫情防控最吃紧时,丈夫的防护服照片成了田芳的聊天背景。她把思念熬成267条加密视频:儿子第一次系红领巾的雀跃,用积木搭的“爸爸国门”,阳台栽的三角梅绽放的瞬间……却在母亲支气管炎住院当晚,独自蜷缩在手术室外的长椅上啃冷馒头。当视频里的丈夫问起家中近况,她将镜头转向窗外的万家灯火:“你看,每盏灯下都有个等你们回家的田芳。”

微信图片_20250307191413.jpg

那本被诃子汁浸染的护理笔记扉页,写着“50个警属家庭的紧急联系人”。从创建“国门后方”互助群到组建“界碑童声”合唱团,这个电动车尾箱常备藿香正气水的女人,在接送民警子女的路上碾平了五辆电瓶车的轮胎。当新警家属面对产后抑郁哭泣时,田芳掀起衣角露出剖腹产疤痕:“当年我抱着孩子炒菜,油星子溅在伤口上,疼得锅铲都在抖,可想到他们在雨里追捕毒贩,这点疼就化成糖了。”她建立的“解忧杂货铺”微信群,收藏着边关冷月与临沧晨曦的每一次交汇。

微信图片_20250307191449.jpg

如今清水河界碑旁新发的芭蕉叶已亭亭如盖,田芳的电动车后座载着又一批送往执勤点的防蚊帐。那些深夜里反复摩挲的三等功奖章,那些被油盐浸透的护理笔记,那些在家长会上代签的“父亲”名字,互助群跳动的消息提示。“他在界碑旁校准北京时间,我在日历上标记团圆刻度,都是守护。”此刻,清水河畔的执法记录仪正记录边境星光,而临沧阳台上熨烫妥帖的警服衣领折射着同一片月色,这是中国十万移民管理警察家属共同的“第二哨位”,没有编号,却永远明亮。(张新明 曾曲艺)

【责任编辑 -张永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