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岳池县裕民镇的街道上,有一对周家兄弟,他们本应是血浓于水、相互扶持,却在过往的二十年里,不是争吵得面红耳赤,就是打斗得不可开交,兄弟情分荡然无存,形同陌路。
上世纪末,他们的父母怀着满心的期望,在镇上为兄弟俩筑起了一栋大气的房屋,盼着他们齐心协力,将周家的产业发扬光大,故而并未把住房和门市明确分配到兄弟俩各自名下。然而,事与愿违,这处房产竟成了引发兄弟反目的导火索。
时间回溯到2000年左右,兄弟俩先后成家立业。自此,那偌大的房子便成了矛盾的焦点。住房和门市的租金该归谁?哪套房屋的产权属于自己?哪个门面的位置最佳?这些问题如同导火索,一点就着,让兄弟两家争吵不断、打斗不停。
2020年以来,乡镇和社区多次接到关于周家的情况反映,可两家积怨已深,根本问题始终难以解决。今年8月初,岳池县公安局罗渡派出所接到了周家的报警。民警张海涛迅速赶赴现场展开调查处理。他发现,周家兄弟的性格都极为要强,彼此埋怨,二十年的纠纷让他们之间几乎毫无感情可言。经过一番深入调查和走访,张海涛敏锐地察觉到问题的核心在于房屋产权。
找到症结后,张海涛马不停蹄地分别询问兄弟俩和他们的父母,充分掌握他们的真实想法。随后,一场关于住房和门市分配问题的调解拉开了帷幕。在裕民镇政府和社区的齐心协力下,历经一个多月的努力,张海涛成功组织周家兄弟和父母签订了房屋分配协议,对父母修建的住房和门市进行了公正合理的分配,一举解决了根本问题。如此一来,其余的纠纷也变得容易处理许多。
紧接着,张海涛又从兄弟亲情、家庭团结等方面入手,苦口婆心地做工作。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感情、讲道理、讲法律,如同一位耐心的使者,努力缝合着兄弟间破裂的情感。又是近半个月的不懈努力,9月下旬,周家兄弟终于签订了第二份调解协议书,他们表示对以前发生的所有纠纷一笔勾销,互不追究、互相原谅。
在国庆前夕这个特殊的时刻,时隔二十年,周家兄弟的手再次紧紧地握在了一起。那紧紧相握的双手,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悔恨与此刻的珍惜。“张警官,太感谢你了,没有你,我们两兄弟还不知道要闹多久呢,真是万分感谢!”签订协议后,周家兄弟拉着张海涛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张海涛则微笑着安慰道:“你们兄弟两家要相互理解,不要动不动就吵架、打架。把日子过好比什么都重要,记住,家和才能万事兴!”(汤志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