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市司法局以深化能力作风建设为抓手,聚焦平安建设、法治建设需要,注重法治思维、解放思想、强基导向,持续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确保各项决策部署得到有效落实。
基层调解品牌化 纠纷争议化解显成效
深入开展“学先进、谋发展、促振兴”行动,赴深圳市考察学习商事纠纷化解工作,积极推动调研成果转化运用,审批成立绥化市助民商事调解中心、肇东市枫和商事调解中心等商事调解组织8家,制定《关于规范商事调解组织收费的实施办法》,确保调解组织规范运行。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全省首创“绥时通”商事解纷服务平台,成立新业态领域、冰雪旅游、特色农业、涉外领域四类特色品牌调解组织24个,培育“说和人老李”“老娘舅调解”等一批特色工作室,截至目前,全市调解纠纷26450件,调解成功26173件,调解成功率98.9%。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对兰西县司法所红光司法所开展调解工作进行专题报道。
法治供给立体化 公共法律服务增实效
认真贯彻省司法厅关于“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工作部署,全市409名村(社区)法律顾问与全市有村(社区)两委成员身份的4257名“法律明白人”结对帮带,合力开展基层法治服务,今年以来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治宣传等法律服务5862件次。联合省未管所成立全市首家未成年刑满释放人员教育实训基地,制作警示教育片《路》,筑牢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防线。依法扩大法律援助范围,持续开展“法律援助惠民生”活动,全市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962件,解答各类法律咨询1121次,代写文书57份,共挽回经济损失50余万元。充分挖掘阵地资源,新建绥化市法治文化公园,设置法制史长廊、法治灯箱、普法凉亭等宣传区,打造绥化市法治宣传新名片。制定“一杯茶”快捷办理公证服务清单,公证“最多跑一次”事项由137项扩充至167项,办理“最多跑一次”公证业务6056件,拓宽海外远程视频公证业务,绥化市公证处被司法部列为全国海外远程视频公证试点单位。
制度体系规范化 行政执法监督更高效
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市县乡三级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全部完成政府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挂牌并启用印章,实现对行政执法工作的全方位、全流程、常态化、长效化监督。强化涉企行政执法监督,建立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101个,聘任行政执法监督员166人,印发《关于做好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行政执法单位涉企执法检查边界,涉企检查结果备案2599个。推进“市区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市区行政执法队伍由14支减少至9支,进一步减少执法层级,推动执法力量下沉。制定出台《绥化市行政执法文明规范》《绥化市行政执法规范化指引》,提升基层执法单位执法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全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市本级共设立不予行政处罚事项1001项、从轻行政处罚事项1178项、减轻行政处罚事项731项、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事项23项,应用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办理案件2万余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