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推进诉讼服务体系和多元解纷机制建设。通过全力优化诉讼服务,全力推进多元解纷,依法办理信访案件,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诉讼服务体验,不断拓宽便民、利民渠道,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新需求、新期待。
践行司法为民初心,提供优质窗口服务
科学划分窗口职能,在“零号窗口”安排专人提供导诉服务,缩短业务办理时长,降低群众排队时间。制定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对窗口服务态度、接待礼仪等作出明确要求。以执法司法案件(事项)当事人监督评价回访工作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整改不足,以评促改转变作风,切实立足群众司法需求,努力提供最优服务。
多元解纷持续推进,力争矛盾靶向预防
聚焦“两个中心”,架起营商环境“连心桥”。充分发挥人民法院驻省工商联诉调服务中心和云南省总商会民商事调解中心作用,以“法院+工商联”工作联动模式,实现涉企商事纠纷全流程高质效办理。今年以来,依托“两个中心”调解纠纷700余件,案涉标的额3亿余元,成功调解大标的民商事纠纷30余起。
聚焦“赋强公证”,打造纠纷化解“新枫景”。与云南省公证行业协会深化协作,挂牌成立“云南省诉前调解+赋强公证示范实践基地”,积极探索和推广“诉调对接”与“赋强公证”相融合的诉前调解方式,形成公证调解与“赋强公证”并行的解纷模式。今年以来,以赋强公证化解纠纷近300起。
创新推出金融纠纷“预查废”办案机制。依金融机构申请,在诉前、诉中、执前核查债务人的财产状况后向金融机构发放《预查废证明》,金融机构可依据该证明向金融监管机构核销呆账,全面提升金融纠纷办理效率,避免程序空转。
创新推出“以保促调促执”工作机制。依托“执前和解中心”,以财产保全促调解、促自动履行,积极督促当事人履行判决或调解义务。通过执前督促程序,激励被执行人自动履行,向主动履行者颁发“主动履行证明书”,让“失信受罚”和“守法获益”成为社会共识。
做实“司法建议”,赋能多元解纷工作。基于解纷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累计向相关单位发出5份司法建议,并开展联动会商,确保提出的每一份司法建议掷地有声,充分发挥“审理一案、治理一片”作用。
依法办理信访案件,切实回应群众关切
依托“群众诉求服务站”,倾听群众诉求,实现群众诉求集约化办理。建成“涉法涉诉监督服务中心”,在信访工作中突出对具体个案的理解和把握,依法认定信访人诉求。通过多部门联动,进一步拓宽和丰富化解矛盾的思路和办法,使信访人群体“久拖不决”事项得到实质化解。今年6月以来,涉诉信访数量实现增幅拐点,呈逐月下降趋势,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司法为民没有终点,诉讼服务建设永远在路上。下一步,西山法院将秉持“如我在诉”的为民情怀,擦亮高品质诉服品牌,积极延伸诉讼服务的广度、深度和温度,让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成色更足、底色更暖。(田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