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栾川人民法院潭头法庭党支部聚焦党建引领,依托人民调解和区域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从思想政治、源头治理、多元解纷、司法服务等方面不断强化法庭建设,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抓前端、治未病,助推司法服务全面提质增效。2021年潭头法庭荣立集体二等功,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被洛阳市中院评为五星人民法庭,2024年被洛阳市委政法委评为全市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党建“执笔”,建强基层堡垒
坚持强化理论学习。始终以政治学习为抓手,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活动,以“支部书记领学、优秀党员讲学、互相交流研学”的模式,找准理论学习与审判执行工作的结合点,以思想的碰撞实现办案理念和思维的提升。2024年,集中开展理论及业务学习20余次、交流研讨7次。
坚持传承红色精神。结合党纪学习教育,以“红色引擎”聚力赋能,充分利用河大旧址纪念馆的红色资源,追溯红色历史,发扬抗战时期河南大学敢于担当、百折不挠的办学精神,进一步激发党员先锋模范、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坚持支部联建共建。结合自身职能优势,与辖区村、企业、学校等党支部开展支部联建活动3次,努力打造“法庭+”矛盾纠纷化解新格局,在党建共建、发扬枫桥经验等方面打开新局面,全力助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聚焦主业,开拓解纷新路径
坚持执法办案第一要务,积极回应群众司法关切。下沉司法资源,做实对人民调解指导工作,积极服务保障乡村发展、乡村建设,护航乡村振兴,形成全面落实、全面巩固、全面推动的源头治理解纷大格局。
建立“一村一调解”调解网。依托杨来法诉前调解工作室较为成熟的调解经验,推出“一村一调解”工作机制,聘请熟悉乡土民情、群众基础好、有较强调解经验的乡贤担任调解员,通过培训、指导、监督、规范和考核,强化调解质量,提高调解效率。2024年,累计调解案件15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0%以上。
搭建“枫桥e+”工作平台。率先推出“枫桥e+多元解纷一码通”,创建六个诉调工作微信群,邀请辖区派出所、司法所及优秀民调主任作为群主要成员,由法官负责微信群管理。自“枫桥e+多元解纷一码通”运行以来,线上解答各类咨询达1000余次,进行微信普法500余条,有效化解各类纠纷百余起。
建立旅游法庭“一中心四平台”立体化旅游服务模式。在辖区旅游景区设立巡回审判点,及时为游客提供法律咨询,公布热线电话,支部党员常态化深入各大景区开展法律服务,做好相关案件审理和纠纷化解工作,及时帮助化解旅游服务合同、人身损害赔偿、消费纠纷等案件,营造舒心、安心、安全的旅游环境。
职能延伸,擦亮新“枫”党建品牌
主动问需助力企业发展。 发挥专业法律知识优势,走访了解辖区内兰花种植合作社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法律所需,对合同制定、风险防控、品牌保护等方面提出法律意见或建议,解答经营者的法律问题和困惑。2024年,潭头法庭共走访辖区企业17家,指导企业化解矛盾纠纷9件,从源头上降低涉企纠纷成讼风险。
常态化开展巡回审判。充分发挥典型案例引领作用,将法庭搬至村委大院、田间地头,就地开庭、就地调解,巡回审理机动车交通事故、买卖合同等纠纷,把庭审变成别具特色的法治公开课。充分发挥法庭前沿阵地优势,以“纠纷一次性解决”为目标,促推当事人主动履行。
开辟精准普法新路径。针对辖区高发的农村宅基地纠纷、相邻关系纠纷等案件,制作《宅基地使用规范指引》,帮助群众调整、规范自身行为。拓展法治宣传渠道,通过送法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宣讲相关法律知识,增强法治宣传效果。
红心向党,星火相传。潭头法庭将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枫桥法庭建设为抓手,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以红色党建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向“枫”而行,书写司法为民新“桥”段。(徐琳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