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28日电(记者 卢俊宇)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25年法治蓝皮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并发布了《2024年中国法治发展与2025年展望》。
从数量看,2024年法律修改的数量和行政法规制定、修改、废止的数量以及司法解释制定的数量明显高于往年,这表明立法更加注重系统性、协同性、时效性。2024年是党中央提出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十周年,全国基层立法联系点已增至45个,实现31个省份全覆盖。
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司法保护。2024年,全国法院审结劳动争议案件61.4万件,同比增长5.5%;审结追索劳动报酬案件8.8万件,帮助追回薪酬28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16%;对998人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定罪判刑,同比增长8.6%。
完善执行制度,切实兑现胜诉权益。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不断完善执行制度,进一步规范网络司法拍卖行为,全面推行交叉执行,严厉打击拒执行为,促进财产刑判项的执行,执行质效趋好。2024年,由异地法院执行疑难复杂案件26.4万件,取得实质进展13万件,执行到位金额1387.7亿元。
规范涉企执法监管,建设法治政府。《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的指导意见》首次对行政法规规章中罚款的设定与实施作出规范。在国家监察部门的推动下,市场监管部门专项整治涉企违法违规收费,共核查各类收费主体25.8万家,督促退还违法违规收费89.8亿元。
营造法治化公平竞争市场环境。2024年,《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出台。自2016年施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以来,全国累计审查政策措施161.8万件,清理存量文件447万件,修订废止9.3万件。
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检察机关起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13.7万人,同比上升13%,其中起诉金融诈骗、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2.5万人,起诉财务造假、内幕交易等证券类犯罪825人,起诉洗钱犯罪3032人,最高人民检察院督办涉趋利性执法司法等重点案件31件。
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刑事案件呈下降趋势。2024年,全国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5.7%,其中持枪、爆炸犯罪案件同比下降37.5%;检察机关批准逮捕各类犯罪嫌疑人75.3万人,提起公诉163.1万人,同比分别上升3.6%和下降3.4%;全国法院审结故意杀人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4.9万件5.8万人,同比下降5.8%,较10年前下降28.7%。
联合惩戒筑牢反电诈防火墙,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2024年,检察机关依法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起诉7.8万人,同比上升53.9%;全国法院审结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万件8.2万人,同比增长26.7%,依法严惩涉缅北等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完善环境资源审判机制。2024年是最高人民法院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十周年,30家高级法院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院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南京等地专设环境资源法庭,有1200余家法院实现生态环境资源“三审合一”。2024年,全国法院审结环境资源案件21.9万件,同比下降5.4%。
全面发挥行政复议监督纠错功能。2024年是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实施第一年,全国新收行政复议案件74.96万件,同比增长94.7%,办结64.1万件,同比增长82.1%;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5.8万件,直接纠错率12.07%,有效规范了一批乱罚款、不作为等执法突出问题。
整治群众身边的“微腐败”,惩治“蝇贪蚁腐”。2024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76.8万件。
2024年,中国在数字立法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加强了网络安全、数据安全、金融数据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公安机关严厉打击网络暴力,对2500余人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检察机关起诉利用网络实施的犯罪27.2万人;人民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对292人定罪判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