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实践
2025 09/04 08:38:27

安徽合肥市:“拍笑桥”上 调解新事

字体:

“可算把心搁肚里了!村里调解得及时,赔偿款到手就补种上,瞅这新抽的荷叶,收成差不了!”近日,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岗湾街道马厂村村民吕某某蹲在田埂边查看今年刚种的花香藕长势,黝黑的脸上漾开了笑容。

放眼望去,十余亩的花香藕已重现生机。而半个月前,这一片荷叶还普遍打蔫:邻居邢某某喷施除草剂时药雾随风飘散,吕某某的藕田等作物受损,一季收成眼看就要打水漂。两人从田头争执到村口,最终红着脸来到了村里的“拍笑桥”调解工作室。

这间约二三十平方米的调解室,墙上“拍笑桥”三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一段源自明朝成化年间的佳话,无声浸润人心:当年张、李两姓因建房对簿公堂,却在山洪中因一方施救化干戈为玉帛,最终共同出资修建桥梁,并取名为“拍笑桥”。“一笑泯恩仇”的故事在当地流传至今。

“老辈人隔着生死都能和解,大家伙这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哪能为几亩地结怨?”调解员马和平边为双方添茶边劝说,“村里请相关技术人员评估过了,损失按市场价计算。再补种一些晚熟品种还来得及,不影响收成。”经马和平小半天的劝说协调后,最终双方签订调解协议,握手言和。吕某某也感慨道:“都是乡里乡亲的,这点事确实不该揪着不放。”

马厂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秉持“以和为贵”的理念,弘扬中华民族礼让为美、以和为贵的传统美德,探索“信任、融化、平衡、氛围、应变、案例”六步调解工作法,用拉家常、说道理、讲法律的方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马厂村党委委员肖星平指着桌上的调解台账说:“村里组建了一支调解队伍,把‘有威望、有经验、有影响、有作用’的‘五老’人员聚在一起,提供田间地头‘一站式’调解服务,将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

“拍笑桥”调解工作室不断创新工作法,将“坐堂断案”与“上门调解”有机结合,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现场化解纠纷。同时推行“线上+线下”双轨模式——线下通过“拍笑桥议事会”搭建村民畅言平台,线上借助微信群、视频通话实现“随时调、随地调”,彻底打破时空限制。

在马厂村,无论是宅基地边界争议、家庭内部矛盾,还是邻里琐事摩擦,“拍笑桥”调解工作室始终秉持公平公正原则,站在双方立场剖析问题,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每一桩纠纷的化解都能让人心服口服。截至目前,“拍笑桥”调解工作室已成功化解各类纠纷60余起,涉案金额30余万元,调解成功率达98%,到市县信访量同比下降70%。

“拍笑桥”调解工作室只是庐江县119个特色调解室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庐江县通过标准化建设、常态化保障打造基层调解体系,实现规范有序管理,并依托多元化服务模式,善用乡俗民风和群众语言,以身边人身边事为范例,年均调解纠纷近4000件。

庐江县司法局党组成员刘磊表示:“我们将继续把调解工作扎根乡土、融入民情,让传统美德与现代治理理念同频共振,让每一个调解室都成为基层和谐的‘稳定器’,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在‘家和万事兴’的氛围中不断提升。”

如今在庐江,这些扎根基层的“调解单元”,正以最接地气的方式,筑牢基层治理“第一道防线”,让和谐之花在乡村悄然绽放。(钱明东 宛冬冬)


【责任编辑 -朱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