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守好暑期安全上最后一班岗,8月26日,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法学会前往草海镇开展法治宣讲活动,宣讲人员围绕防溺水工作、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和防范电信诈骗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进行暑期专题法治宣讲。草海镇镇村干部及公益性岗位人员近80人现场聆听。
“八月即将过去,孩子假期即将结束,但是防溺水工作依然不能掉以轻心。”宣讲人员强调,暑期进入倒计时,孩子的安全依然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防溺水更是重中之重。全面剖析了不同年龄段儿童溺水的风险场景,指出风险不仅存在于山塘、水库、河流等自然水域,家中的盛水容器、采挖遗留的坑洼等亦可能造成溺亡,同时,现场通报案例数据予以警示。强调镇村两级和家长要充分认识到防溺水不是口号,而是生命的必修课,要切实履行好管理责任和监护责任,落实防溺水“六不原则”和“五知道”等科学方法,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加强防护,坚守好暑期防溺水“最后一班岗”,保障孩子平安返校。
针对草海镇属于城乡接合部的特性,交通环境复杂、交通参与者“多元”的特点,宣讲人员从“生命安全至上”的理念出发,强调多一份耐心就少一份危险;多一份观察就多一份保障。特别提醒,未满12周岁不得骑自行车,未满16周岁不得骑行电动自行车,强调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的重要性,指出交通事故不仅可能导致人身伤害,还需承担法律责任,建议家长尽量接送孩子上下学。
“‘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不仅仅是歌词更是食品安全的警示。”在食品安全方面,宣讲人员特别指出,每年6—10月是野生菌生长旺季,传统所谓的“虫食即无毒”“大蒜银针试毒”“高温烹煮”等方法均不科学。误食毒蘑菇的中毒风险极高,且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最安全可靠的办法就是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野生菌。
针对防范电信诈骗,宣讲人员指出,诈骗手段层出不穷,需时刻保持警惕。他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了电信网络诈骗种类多、翻新快、防范难的特点,提醒居民警惕冒充公检法、刷单返利、虚假中奖等常见骗局以及常见的诈骗电话特征,牢记“六个一律”“十个凡是”和“三不一多”原则,积极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并与村镇、社区核实信息,共同营造“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的良好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