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房子我要定了!”
“这协议明明有效!”
一场持续18年的房产拉锯战,让傅某某和赵某斌争执不休,从对簿公堂到强制执行,从拒不搬离到当场交付,究竟发生了什么?
十八年纠纷,房屋归属陷僵局
赵某海、赵某斌是亲兄弟,哥哥赵某海的妻子是傅某某。几年前赵某海外出务工,现下落不明。
时间回到2007年,赵某海与赵某斌签订“房屋买卖协议”,弟弟赵某斌购得位于马岭街道的一处房屋,并一直居住使用至今,然而傅某某却发现,协议上赵某海的签名并非本人所签,且未经其同意,她坚决要求赵某斌返还房屋,而赵某斌则认为协议有效,拒不返还,村委会、办事处多次调解无果,傅某某诉至法院。
经贵州省兴义市人民法院审理查明,协议签名确非赵某海本人所签,且无证据证明双方达成协议,一审判决协议不成立,赵某斌需返还房屋。二审维持原判,但判决生效后,赵某斌仍迟迟未搬离……
听证会现场
强制执行,现场听证巧破局
8月7日,傅某某向兴义市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干警火速行动。
8月11日,执行干警实地调查,张贴公告,责令赵某斌一周内迁出,为彻底化解矛盾,承办法官决定“现场开庭”,通知双方于8月18日,到案涉房屋地点参加执行听证,对房屋交付进行确认。
听证会现场
院长带队,听证会开到家门口
8月18日上午,兴义市马岭街道马岭村,一场别开生面的听证会,在案涉房屋处如期举行,兴义市法院院长史顺宁亲自担任审判长,与执行局两名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同时邀请两名市人大代表现场监督。“一把手”带头+代表监督,阵仗十足!
听证会上,双方充分发表意见,傅某某希望尽快收回房屋,赵某斌则希望补偿维修费用,合议庭耐心释法析理,从法理、情理、事理三方面引导,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赵某斌当即清退房屋、交付钥匙,傅某某补偿7000元维修费。
听证会现场
当场交付,十八年恩怨终化解
达成协议后,赵某斌在法院督促下,当场清退房屋、交付钥匙,傅某某也现场付清补偿款,一场持续18年的纠纷,终于圆满解决!
“执行工作从来不是‘冷冰冰’的强制执行,而是要带着‘如我在诉’的情怀,设身处地为群众解难题。我们办案不仅要讲法理,更要念情理——兄弟情、夫妻情不能因为房子成了‘结’。”兴义市法院执行局局长陈应明说道。
清退房屋现场
三大突破,彰显力度与温度
“这样的听证,听得懂、看得明,心里暖乎乎的。” 围观的群众这样说。
本案的成功执结,得益于执行听证的三大创新突破: “一把手”带头示范,院长亲自担任审判长,体现法院对执行工作的高度重视;“零距离”现场听证,在争议房屋处召开听证会,直观确认执行范围,破除“纸上谈兵”弊端;“全方位”监督见证,特邀人大代表参与,以公开透明消除疑虑,提升司法公信力。司法智慧,以公开促公正
一场听证会,不仅解决了18年的纠纷,更体现了法院“以公开促公正、以协商破僵局”的司法智慧。“今后,我院将继续推动听证与执行工作深度融合,巧用执行听证程序,把群众的‘揪心事’,办成‘暖心事’,让司法有力量、有温度!”兴义市法院院长史顺宁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