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实践
2025 08/18 15:13:34

树下议事听民声 排忧解难暖民心——张家口市宣化区顾家营镇创新基层治理实践观察

字体:

五月的顾家营镇小东庄村,村头的老杨树撑起一片绿荫,镇党委书记梁秀明与村民们围坐在石桌前促膝长谈,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民生诉求:“灌溉渠修缮得抓紧”“村南道路要重铺沥青”“路灯得增补20盏”,这样的“树下议事会”,每月都在全镇15个村庄轮番上演。干部带着问题来,村民揣着建议说,一桩桩“急难愁盼”现场交办,一项项民生工程落地有声,该镇通过实行一系列接地气、重实效、暖民心的措施,交出了一份基层善治的漂亮答卷,连续三年实现进京赴省“零登记”,以创新举措筑牢了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三级调解织密“和谐网”:以“小机制”化解基层“大矛盾”

“过去邻里纠纷往往闹到镇里甚至区里,现在村里就能‘握手言和’!”左家营村调解员王秀平笑道。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顾家营镇司法所构建“村级调解员+镇调委会+法律顾问”三级网络,全镇15个村均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45名“法律明白人”活跃田间地头,用乡音俚语讲透法理人情。北碱台村民郝某与邻居因宅基地纠纷僵持不下,镇村调解员三次登门释法说理,最终促成和解协议。今年以来,全镇调解纠纷30件,成功率连续三年保持100%,未发生一起信访事件。“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用法律框出公平线!”梁秀明说,“只有让群众信服,才能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微信图片_20250815142301.png

干部下沉搭建“连心桥”:用“小脚步”丈量民生“大诉求”

“过去群众上访,干部怕接访;现在干部主动下访,群众反而不上访了。”站家庄村书记张成感慨道。顾家营镇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建立镇村干部包联责任制,特别是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通过“半月一排查、一月一研判”机制,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收集到的群众诉求全部建立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近年来,全镇信访量大幅下降,2023年更获评“全市信访工作先进集体”。翻开镇干部的“民情日记”,每一页都写满解决方案,干部脚底沾泥,群众心里踏实。

微信图片_20250815142305.png

阳光帮扶点亮“回归路”:用“小温暖”筑牢法治“大根基”

“多亏司法所帮忙,我现在有了稳定工作!”刑满释放人员陈某在镇司法所帮扶下,成了养殖合作社的工人。顾家营镇创新“3+1”矫正模式,司法干部、民警、村干部与家属联动,为社矫对象量身定制帮教方案。依托“智慧矫正”系统,实时定位、在线学习让监管更精准;通过“五个一”帮扶机制,就业培训、岗位推荐助其重拾生活信心。全镇连续五年实现社矫人员“零再犯”,司法所更获评省级“枫桥式司法所”,成为特殊人群回归社会的“暖心驿站”。

微信图片_20250815142308.png

爱心超市营造“新风尚”:以“小积分”撬动基层“大治理”

2019年,左家营村的“爱心积分超市”正式开张,货架上摆满了由建设银行、村内企业捐赠的米面粮油、日化用品。村民参与环境整治、义务巡逻、矛盾调解等21项村级事务可获积分,而乱堆乱放、铺张浪费等6项行为则会被扣分。每季度,村民凭积分兑换商品;年底,积分排名前列的家庭还能捧回“文明之星”荣誉证书。“以前觉得村里事是干部的事,现在干好了能换奖品、有面子,大伙儿都抢着干!”村民赵大姐抱着用积分兑换的奖品笑得合不拢嘴。2024年5月,中宣部调研组深入左家营村,对该村典型做法予以高度肯定评价。左家营村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村”等多项“国字号”荣誉。顾家营镇以左家营为样板,推动12个行政村建起爱心积分超市,15个行政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新风尚蔚然成风。从“独木成景”到“全域开花”,顾家营镇用“小积分”答好了基层治理的“大课题”。

行走在顾家营镇的乡间,党群议事亭、法治文化墙、爱心帮扶站等治理“微阵地”随处可见。这片土地上,党员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化解民忧,用实干凝聚民心,正书写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答卷。正如梁秀明所言:“基层治理不是‘管’出来的,是‘议’出来、‘干’出来、‘暖’出来的!”

【责任编辑 -吴新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