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实践
2025 08/17 07:57:07

安徽马鞍山市:警银联手拆穿电信网络诈骗

字体:

去云南边境投资“水电站”能赚大钱?19岁的安徽省马鞍山市小伙小姚对此深信不疑,他将名下房产抵押,筹得23万元。就在他到银行准备提取这笔大额现金时,工作人员察觉异样,当即拨打了110。幸运的是,通过警银联动,不仅帮小姚保住了23万元,更阻止了他独自前往云南边境,使其避免落入境外电诈窝点的险境。

今年7月,小姚在网上认识了一名网友,对方称云南边境有个“水电站投资项目”,能带来高额回报。被“高收益”冲昏头脑的小姚动了心。没有启动资金,他盯上了父母为其购买的房产。随后他瞒着家人,悄悄把房产抵押,筹到了23万元。

有了这笔钱,小姚计划提现后奔赴云南,与素未谋面的网友“干一番大事业”。然而,当他到银行办理房产抵押资金提取业务时,引起了工作人员的警觉。一个刚成年的小伙,突然要取23万元大额现金,问起用途,只含糊说是“去云南投资”,追问项目细节便支支吾吾。

凭借日常积累的反诈经验,银行工作人员判断小姚可能遭遇诈骗,立刻暂停业务并报了警。接警后,马鞍山市公安局雨山分局佳山派出所与雨山分局主战中心民警迅速赶到现场,将小姚带至反电诈劝阻室,耐心进行沟通引导。

起初,小姚对“水电站项目”深信不疑,甚至觉得警方“小题大做”,情绪颇为抵触。民警结合典型案例,向他详细讲解境外犯罪团伙的诈骗套路:先以“高收益投资”诱骗钱财,再将被害人诱至边境控制,然后转卖至电诈窝点强迫其参与违法犯罪。

为让小姚彻底清醒,民警查询政府公开信息,证实所谓的“水电站项目”纯属虚构,同时发现网友提到的“合作地点”距离边境线最近处仅百公里。这一细节让民警认定,这绝非普通的投资诈骗,背后很可能是一个既想骗钱,又想将人诱至边境沦为电诈“工具人”的恶性犯罪团伙。

经过4个多小时的劝阻,小姚终于认清了骗局真相。之后,民警联系其父母,妥善处置了抵押房产及资金,一场可能“人财两空”的悲剧就此落幕。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作案手段不断翻新,常以‘边境创业’‘跨境投资’‘高薪工作’为幌子,瞄准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或急于求成者,先骗钱财再控制人身,实施双重侵害。”民警提醒,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要对要求前往边境地区、需大额资金投入的“高回报项目”保持清醒认识。如遇可疑情况,可及时拨打110或96110咨询求助。(尹德钰  李斐)


【责任编辑 -朱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