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外卖员王小翔(化名)送餐时,敏锐瞥见某酒店客房内几个年轻人正对着连接多台手机的电脑神色慌张,这一反常场景让他立刻警觉到可能存在“跑分”行为,当即报警。湖北省石首市公安局笔架山派出所迅速出警,顺着这条线索深查细挖,成功打掉一个为电诈集团“跑分”洗钱的犯罪团伙。“今年以来,辖区的‘平安啄木鸟’积极分子已向我们提供各类违法犯罪线索和治安风险隐患信息30余起,王小翔正是其中一员。”笔架山派出所所长王欣深有感触地说。
锚定“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目标,笔架山派出所全力推进“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创新打造“网格啄木鸟”平安品牌,聚焦主动警务、预防警务、协同警务,如啄木鸟般精准排查隐患、化解矛盾,让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愈发灵敏。今年1至7月,辖区发案数同比下降53.6%,破案率同比提升176.8个百分点,实现“降发案、快破案”的双向突破。
“党建红”领航“警察蓝”
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
在“鄂南明珠”石首市城区中心,笔架山浸润千年文脉,承载着历代名人的诗赋墨香。
山底湖公园作为笔架山辖区最大的公园,是群众日常休憩的好去处。笔架山派出所民辅警常走进公园,联合志愿者开展“党建 + 平安法治”双主题活动,通过法治宣讲、案例展览、文艺演出等“沉浸式”形式,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筑牢安全防线,这里也成了独具特色的 “公园里的法治课堂”。
笔架山派出所党支部以政治建警为魂,推动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让“红色引擎”持续驱动“平安动能”:依托街道党委整合党建、综治、警务等功能网格,精准划分为39个“微网格”,每个网格设立党支部,构建起“社区党委 — 网格党支部 — 楼栋党小组”三级组织体系,将党组织触角延伸至基层治理最末梢,实现“多网合一、事权集成”;创新“街道平安办 — 社区综治中心 — 网格长 — 网格员 — 楼栋长 — 综治中心户”六级联动机制,明确党政牵头、警民协同的职责边界,推动社区警务与网格化服务管理同频共振,形成全域联动的治理格局。
“网格啄木鸟”啄开“共治门”
激活警民联动“一盘棋”
动物界的啄木鸟啄开树干、捕食害虫、守护森林的特性,恰如生活中基层治理主动发现问题、参与共治的力量。
笔架山派出所坚持以民意为导向,创新打造“网格啄木鸟” 群防群治品牌,凝聚起四百余名外卖员、快递员、退休干部、热心群众等社会力量,构建起“警务共同体”“平安共同体”。这些“网格啄木鸟”,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隐患、以主动的姿态参与治理,为辖区平安添砖加瓦。
街道、村(社区)及派出所负责人组成“警务共同体”专班,定期研判治安形势、部署防控任务。党员带头亮身份、当先锋,带动各方力量主动投身基层治理。“啄木鸟”们化身“流动哨兵”,通过“巡、查、堵”摸排线索,同步开展反诈、禁毒、防火等宣防活动,推动辖区刑事案件发案由每日3起降至平均3天1起。
在石首,“矛盾纠纷解交人”是参与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力量。依托“啄木鸟”覆盖面广、流动性大、信息灵通的特点,派出所引导他们兼任“解交员”,在发现纠纷时第一时间介入调解,将小矛盾、小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从“被动灭火”到“主动解交”,社区治理精度与群众安全感同步提升。
“先早实”破题“源头难”
拧紧矛盾化解 “安全阀”
近年来,随着石首市城区建设东扩,原属“四大家”所在地的笔架山街道也迎来变化:新建小区增多,矛盾纠纷、信访问题及城郊春耕生产纠纷呈多发态势。
笔架山派出所聚焦“源头预防、多元化解、闭环巩固”,创新“先早实”工作法,实现矛盾纠纷“发现早、控得住、解得好”。“先”字为先“治未病”—— 通过日晨会、周例会、月协会分析警情,形成“一事一策”预警清单,提前介入、精准施策;“早”字当头“止萌芽”—— 构建“一户三长初次调、网格员先期调、村社调委会集中调、警民联合调、多部门联动调”五级联调体系,今年已摸排化解矛盾纠纷600余件,化解率达100%;“实”字托底“除病根”—— 建立“1333”闭环机制(一事一档案、3日回访、30日走访、3个月评估),对35件复杂矛盾开展“回头看”,实现“案结事了、事心双解”,无“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发生。王某因故意伤害前妻被判刑,刑满释放后又因离婚财产分割问题持续纠缠女方,多次调解无果。派出所研判认为该纠纷存在风险隐患,由所长牵头,联合街道、社区负责人多次上门走访沟通,通过法理情相结合的方式,最终促使王某放下心结,承诺安心生活。
“全链条”提升“量质效”
筑牢平安建设“防火墙”
笔架山派出所紧扣“派出所主防”定位,统筹“管、防、打”一体化,全力实现“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人、事、地、物、单位、场所”六要素,常态化开展“找堵防”专项行动,梳理“最险、最乱、最忧”问题清单,精准管控风险,近两年未发生较大安全事故和越级非访事件;推进“雪亮工程”“智慧小区”建设,实现辖区监控“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同时将警力摆上街面、沉入社区,提升巡逻密度与见警率;建立“快受案、快勘查、快研判、快抓捕、快办案、快挽损、快补防”的“七快”机制,依托大数据平台提升打击效能,实现商业闹市街道扒窃“零发案”、吸毒人员较多的北门口社区“零复吸”。
“小服务”托起“大民生”
架起警民联系“连心桥”
“家中老人神智不清走失,本以为是件小事,没想到笔架山派出所这么重视,不仅协调周边派出所联动,还动用无人机帮忙寻找,真是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办!”市民龚某辉提起这事,至今仍连连点赞。
笔架山派出所始终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抓手,从“小事、小忧、小难”入手,用“点滴行动”兑现“为民承诺”:将“失踪、走失、失物”等“三失”警情视同刑事案件办理,以“不放弃”的执着守护群众“小幸福”;变“机械走访” 为“目标走访”,开展“群众心愿收集”活动,建立民生诉求台账,发放警民联系卡,逐一销号解决,让“群众呼声”化作 “满意掌声”;在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公安政务“综合窗口”,将93项高频事项下沉至警务室“延伸办”,实现 “群众少跑腿、服务多跑路”。
如今,在笔架山的每一寸土地上,笔架山派出所的民辅警们正以初心与忠诚默默守护着6.6万常住人口的岁月静好,让 “枫桥经验”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持续生根发芽,绘就愈发厚重的“平安底色”。
